近日,廣汽集團公布2025年上半年業績,汽車銷量為75.53萬輛,營業收入421.66億元,數據顯示廣汽在銷售及業績方面顯然正在經歷業績承壓周期。
但另一方面,今年下半年以來、甚至在本次半年報發布后,不少機構卻紛紛調高了廣汽集團的目標股價。
9月2日,招銀國際發布研報稱,維持廣汽集團H股“買入”評級,并將H股目標價由3.6港元上調至4.3港元,原因是認為“市場不會重視其今年盈虧狀況,因廣汽明年與華為合作推出的新型號可能更具競爭力,并成為公司一個正面的催化劑。”
今年7月,摩根大通的報告也指出,預計廣汽集團受益于2026年產品周期向好及結構調整,將廣汽集團投資評級從 “減持” 上調至 “增持”并提高其A、H股目標股價。
業績承壓的廣汽,為何反而獲得多家機構給出積極,紛紛上調目標價?
業績承壓下的亮點
盡管業績承壓,但從廣汽集團上半年的表現中,仍能看到部分指標已呈現上揚趨勢。首先,銷售結構優化,電動化轉型提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節能與新能源銷量達36.6萬輛,銷售占比進一步提升至48.43%,其中節能車銷量為21.16萬輛,同比增長13.43%,銷售占比約28.02%,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5.41萬輛。而這樣的表現得益于自主和合資品牌共同在智能電動化方面的共同努力。
今年上半年,廣汽傳祺上半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5萬輛,同比增長 18%;銷量跌幅從今年4月至今已逐步收窄至個位數,企穩回升態勢明顯。傳祺MPV家族累計銷量突破6.1萬輛,穩穩坐在中高端 MPV品牌銷量第一的位置;廣汽埃安旗下的AION S 和AION Y,終端銷量也排在國內純電細分市場的前列。
合資品牌方面,廣汽豐田上半年終端銷量 36.42萬輛,實現了同比正增長;推出的首款聯合開發純電車型鉑智 3X,上市以來有3個月拿下合資新能源銷量冠軍;廣汽本田全新電動車型P7正式推出,皓影、雅閣等車型銷量同比增長。
另外,廣汽集團海外銷量提升。其上半年自主品牌海外終端銷量超過5萬輛,同比增長45.8%。報告期內,廣汽集團在海外市場已導入4款新車型,新增進入10個國家、超100個網點覆蓋,實現印尼智慧工廠竣工投產。截至今年6月30日,廣汽集團在全球已累計進入84個國家和地區,建成超570個網點。
還有兩個正向的指標值得關注——資產負債率和研發投入。其中,廣汽集團上半年資產負債率為44.65%,較2024年12月31日的47.61%下降近3個百分點,顯示公司財務結構正在優化,同時這項指標顯著優于全球大部分車企;研發投入37.89億元,同比增長16.55%,表明公司在業績壓力下仍堅持研發投入。
破釜沉舟式改革成效初顯
自2024年廣州車展提出“番禺行動”,廣汽集團開啟了破釜沉舟式的內部改革,范圍涵蓋打造經營型總部、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導入IPD再造產品開發流程體系、推進干部人事改革等。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半年報顯示,多項改革舉措在上述關鍵領域陸續實質性落地,“番禺行動”成效開始逐漸顯現。廣汽集團在報告中表示,“番禺行動”推進至今,廣汽自主品牌已設立共享中心實施一體化改革,車型標準開發周期將縮短至18個月,研發成本降低10%以上;同時,供應鏈資源整合推動采購成本大幅下降,業務效率和決策效率提升約50%。
其中,在業務方面,廣汽集團對自主品牌實施經營管控,新設品牌營銷本部負責廣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傳祺、埃安、昊鉑的大客戶業務,并統籌傳祺、埃安、昊鉑品牌市場營銷、整車銷售、渠道建設和售后服務、新媒體營銷等工作。同時,廣汽集團總部整體搬遷至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和廣汽研究院所處的番禺汽車城,聚焦一線市場。
研發方面,5月廣汽集團重組“大研發體系”的調整已經完成,IPD流程變革正在落地。廣汽研究院拆分為造型設計院、整車開發研究院、平臺技術研究院,和產品本部共同組成大研發體系。廣汽集團表示,重構大研發體系旨在通過“市場+技術”雙輪驅動,推動爆款產品開發實現從偶然到必然的跨越。
此外在人事方面,廣汽集團宣布,在職業經理人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在集團管理干部中推行競聘上崗,并全面實施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以經營業績指標進行考核。今年7月,傳廣汽傳祺和廣汽昊鉑的“首席營銷官”已經到崗,而履新的兩位CMO均為集團從外部引入的職業經理人,顯示出廣汽集團改革的決心。
基于對汽車市場新形勢的判斷,馮興亞表示,當前汽車產業變革已踏進深水區,廣汽集團已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全力打好“用戶需求戰、產品價值戰、服務體驗戰”這關乎未來的“三大戰役”,助力再造新廣汽。
多點支撐的長期增長邏輯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有機構分析師認為,企業改革涉及利益調整、組織架構重組、業務流程優化等,經營調整必定要經歷周期,短期內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陣痛,如員工流失、業績下滑、成本增加等。但從長遠看,改革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增長潛力。
市場對廣汽短期業績承壓已有預期,因此多家大型機構也在傳遞信心。
廣汽半年報發布后的9月2日,招銀國際進一步將廣汽集團H股目標價由3.6港元上調至4.3港元。原因是認為市場不會重視廣汽今年盈虧狀況,因廣汽明年與華為合作推出的新型號可能更具競爭力,并成為公司一個正面的催化劑。該行又認為公司的合資企業和聯營公司,在員工成本減省上有較大空間。
上半年,招銀國際曾兩度給予廣汽集團維持“買入”評級,并曾在研報中指出,預計廣汽盈利將從2025財年下半年開始改善,因為這家汽車制造商可能在搶占市場份額方面變得更加積極。
摩根大通也在今年7月上調了廣汽A、H股的目標價。其相關報告分析,政府反內卷舉措與企業層面的結構性改革將推動產業于2026年迎來轉機,相關個股有望自2025年下半年起反映此預期,其中預計廣汽集團受益于2026年產品周期向好及結構調整。基于此,該機構將廣汽集團投資評級從 “減持”上調至“增持”,H股目標價由1.8港元上調至5港元;A股目標價由3.5元上調至11元。
從目前透露的消息看,廣汽集團的增長邏輯基于幾個方面。首先是新產品的加持。近期,廣汽集團發布了全新“星源增程”技術,并同步上市昊鉑HL增程版。后續傳祺、埃安品牌也將跟進,推出增程式混動車型。此外,廣汽傳祺向往S9、廣汽昊鉑A800、廣汽埃安i60,以及合資品牌廣汽本田繽智、飛度,廣汽豐田威蘭達、鉑智7等車型也會在下半年上市或亮相。
廣汽集團持續拓展合作生態,強化發展助力。目前,廣汽已陸續與華為、騰訊、寧德時代等達成戰略合作。其中,與華為之間的合作備受關注。今年3月,廣汽集團投資15億元成立華望汽車,整合“廣汽智造”與“華為智能化”優勢,以輕資產模式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首款車型定位于30萬級豪華智能新能源車,計劃2026年推出,涵蓋純電與增程式動力形式。根據最新的消息,目前華望汽車已開啟全國40個城市的渠道招募。
華為作為業內領先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對消費者具有較大吸引力,華望汽車自誕生便自帶流量,有望成為廣汽集團的新增長點。近日,廣汽埃安向華望汽車增資6億元,完成后廣汽直接持股71.43%、通過廣汽埃安間接持股28.57%。
廣汽集團還將集中發力海外市場,表示要舉全集團之力開拓國際市場,聚焦資源打造5萬輛級至10萬輛級的核心市場,以及多款規劃年銷量5萬至10萬輛的全球明星產品,加快海外KD工廠建設布局,提升KD項目規模和產能利用率。
盡管業績承壓,但廣汽集團研發投入不減,這是其保持未來競爭優勢的關鍵。上半年,廣汽研發投入37.89億元,同比增長16.55%,新增專利申請超1600件。研發方向上,除持續加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外,還在多能源、智能化及AI等領域深度布局。
多點支撐的布局顯示,廣汽集團有望穿越陣痛期,回歸增長軌道。根據規劃,通過為期三年的“番禺行動”,廣汽集團到2027年自主品牌銷量占比將超60%,并挑戰200萬輛銷量目標。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面臨短期承壓,但資本市場仍對其改革抱有期待,今年以來,多家權威機構給予其“買入”或“增持”評級。不過,“番禺行動”能否不負眾望,帶領廣汽集團扭轉局面,仍有待市場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