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7-31 23:35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并指出“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各方”不僅包括“領導干部”“各部門各地區”,也包括“企業家”。會議首次強調“企業家要勇立潮頭,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
會議的這一表述,既是對企業家的要求,也是對企業家的期許。
我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需要更多更優秀的企業家,需要他們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企業家精神。如果說過去幾十年,中國市場還能享受“后發優勢”,那么在中國科技創新、競爭能力已然步入全球前列的今天,我們需要一群勇于創新、敢于試錯的企業家去逐步推進中國經濟的“前線”。
“從0到1”的顛覆式創新需要企業家來突破,“從1到100”的規模化生產需要企業家來組織完成。我們既需要企業家發揮聰明才智,用更高質的供給激發市場需求,擴大內需;也需要企業家在日益林立的關稅壁壘和貿易摩擦中摸索出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新路徑……對于當下的中國經濟,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既是市場的“剛需品”,又是“稀缺品”。
然而,我們也不得不面臨這一狀況:一批本應極具韌性的企業家,也正在度過艱難的時刻。
比如說,當下部分產業正處在周期逆轉,面臨市場出清的階段,身處其中的企業家和員工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較大壓力和沖突,也更容易陷入各種糾紛之中。隨著國際貿易形勢的變化和供給端調整的深度推進,不少傳統行業甚至部分新興產業可能都會處于這種出清壓力之下。
這提醒我們,當下的中國企業家群體需要更多關注和保護。
保護和關注不是說要厚待或偏袒企業家,保護其免于市場競爭的壓力,而是說要通過制度建設的持續完善,為企業家提供一個更少場外因素干擾、更多容錯空間的市場。
承受失敗本是企業家的題中之義,我們鼓勵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完成對無法適應新形勢的企業和企業家的“出清”。我們應該意識到,當部分產業步入出清階段之時,失敗是一批企業難以避免的結局。
但我們也迫切需要完善破產制度,保證企業家能夠在法律限定的范圍內承擔失敗的后果。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下稱破產法)自2007年實施,至今已有18年,需要進行系統性修改。近年來破產法修訂已經多次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年度立法計劃擬初次審議名單,但最終都未能提交審議。《2025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提出,將圍繞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修改企業破產法。我們期待破產法的修訂盡快推進。
在企業破產制度的完善外,個人破產制度也是整個破產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圳等地區已經通過地方法規在個人破產制度建設方面先行先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應該盡快總結各地方個人破產制度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摸索在更廣范圍建立和完善個人破產制度。
市場應該充分發揮破產制度的作用,以最小的“企業家損耗”,讓產業完成出清,推動市場走向新的均衡。這樣的制度安排也給了那些失敗的創業者和企業家東山再起的機會。愈挫愈勇,正是企業家精神的體現。
我們還注意到,很多對企業家的傷害并不來自企業經營和市場變動,而是來自司法、行政等外部因素。相比于經營的壓力,這些因素對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個人的打擊更加劇烈和直接。
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12件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反映了我們對民營企業家權益保障在不斷加強。比如其中一起典型案件嚴格區分了對涉案財物的違法所得和合法財產,對于合法財產,沒有隨意處置;對于案外財產,沒有擴大化處置。案件釋放了非常積極的信號。此前在部分地區的司法實踐中,我們看到一些民營企業因為涉案資產的“擴大化處置”而驟然失去流動性,導致企業停擺的案例。
在針對資產的處置外,我們還觀察到部分企業在企業家被“留置”“指居”后,難以維持正常經營活動,基于此,法學界對這類強制措施的適用性也有較多討論。我們認為這類討論是有益的,進一步完善強制措施的適用范圍、執行程序,不僅是對企業家的保護,本身也是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等基本法治原則的體現。
無論是破產制度完善,抑或是對企業家權益的保護,本身就是市場化和法治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這些對企業家的“呵護”并不需要“偏袒”來實現,而是要回歸于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
我們應該理解,企業家的能力并不是一種“異乎常人”的能力,它恰恰是一種屬于普通人的能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大批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就是普通人基于要過更好的生活、實現個人價值的強烈愿望,在市場機制的淘汰中,不懼失敗、勇于創新,脫穎而出的。
到今天,中國已經擁有一大批久經風浪的企業家,這是中國市場的寶貴財富;在這些成熟的企業家之外,中國還潛藏著很多擁有強烈的致富愿望和才能的“準企業家”。我們要做的,就是為這些人提供更公平、更能容納失敗的市場制度,更公平正義的法治體系,讓他們在這個環境中更充分發揮才能,通過激烈競爭、大膽創新,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產品。
如果說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是寶貴的,是需要保護的,那么,沒有什么保護措施比這樣的環境更讓企業家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