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民營經濟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民經濟促進法》將于5月20日正式施行。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相關部門推動下,保險行業通過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為民營企業構建起全方位風險保障體系。
政策引領創新方向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2024年12月發布的《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推動財險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強化民營經濟保險保障被列為重點任務。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三章明確的投融資促進政策,為保險服務指明路徑。在5月8日國新辦發布會上,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叢林強調,將重點開發民營企業避災挽損、用工保障、技術研發等領域的特色保險產品。
科技企業風險保障升級
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全國42萬余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92%。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風險,人保財險在江蘇推出"科惠保",覆蓋設備故障、成果轉化受阻等風險,已累計提供超100億元保障。中國人壽財險創新"網絡安全保險+"項目,構建覆蓋事前防護到事后理賠的全周期保障機制。
新就業形態保障創新突破
面向民營企業集中的新市民群體,保險機構推出多項普惠型產品。中國人壽"企安保"已覆蓋1.4萬家中小微企業,其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服務超3447萬人次。平安產險與美團合作推出騎手按天投保模式,日均保障達95萬人次。泰康在線針對裝修行業創新"事實勞動關系"認定方案,覆蓋全國15萬從業人員。
新能源車險生態持續優化
在四部委聯合發布的《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指導下,上海保交所"車險好投保"平臺已接入22家險企,截至4月9日累計承保41.2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3976億元保障。行業數據顯示,頭部險企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較2023年普遍下降4-5個百分點,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900億元。
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保險業賠付總額約1萬億元,其中新能源車險承保量突破千萬輛。隨著法律實施和行業創新深化,保險業將持續為民企發展構筑更堅實的風險防線。
來源:本網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