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8 月 25 日晚間,英偉達在產品發布媒體會上官宣了此前預熱的 “機器人新大腦”——專為物理AI與機器人應用設計的Jetson AGX Thor計算平臺,開發者套件售價3499美元,量產模塊批量采購單價降至2999美元。這款搭載Blackwell架構GPU的 “機器人新大腦”,以2070 TFLOPS的AI算力、128GB顯存及全棧軟件支持,重新定義了邊緣計算性能標準。
發布會伊始,英偉達正式宣布其專為機器人、自動駕駛計算平臺設計的系統級芯片 Thor 量產上市。Thor 這一命名靈感來源于北歐神話中的雷神,寓意著強大的力量,而該芯片也確實不負其名,在性能上實現了巨大飛躍。與上一代 Orin 芯片相比,Thor 芯片采用了與英偉達 AI 數據中心 GPU 相同的新一代 Blackwell 架構。
作為 “機器人新大腦”,Jetson Thor 計算平臺集成了 CPU、GPU、內存、連接與電源管理模塊。算力性能方面,據環球網報道,在 FP8 標準(低精度的 8 位浮點數格式,業內常用 16 位浮點數格式 FP16 或 FP8 衡量 AI 算力)下,其單顆 AI 算力達到 1035TFLOPS(每秒萬億次浮點運算),在 FP4 標準下更是高達 2070TFLOPS,這一數據是上一代 Jetson Orin 的 7.5 倍。同時,它配備了 128GB 的 LPDDR5X 內存,帶寬達到每秒 273GB,并支持帶寬為每秒 100Gbit 的以太網。值得一提的是,在性能大幅提升的情況下,Jetson Thor 整體功耗僅為 40 至 130 瓦特,能效比(AI 算力/功耗)是 Orin 的 3.5 倍。
英偉達機器人與邊緣計算副總裁 Deepu Talla 在發布會上強調,如果要構建人形機器人或自動駕駛車輛應用,Orin 的性能已顯不足。我們許多客戶此前需使用2 - 4個甚至更多 Orin 來滿足需求,而現在,一顆 Thor 即可輕松勝任。Thor 支持實時運行 LLM(大語言模型)、VLM(視覺語言模型)和 VLA(視覺語言動作)模型,性能提升超過 7 倍,這將顯著推動通用機器人的發展。
據36 氪報道,實測數據顯示,在并行處理 16 個傳感器輸入時,運行 Llama 3B 和 Qwen 2.5 VL 3B 等生成式 AI 模型,Jetson Thor 生成第一個 token 的時間在 200 毫秒內,后續每秒可輸出超 25 個 token,響應速度較前代顯著提升。這樣的速度已經能夠支撐實時人機對話,為機器人與人類的自然交互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在模擬的智能客服場景中,搭載 Jetson Thor 的機器人能夠快速理解人類提問,并以自然流暢的語言進行回復。
此外,在自動駕駛領域,DRIVE Thor 同樣備受關注。據英偉達官網產品信息介紹,DRIVE Thor 已通過安全認證,同樣搭載了內置生成式 AI 引擎的 Blackwell GPU,并擁有豐富的 SDK 套件和庫。2024 年 3 月英偉達 GTC 大會上,比亞迪宣布將在 DRIVE Thor 上構建下一代電動車型;廣汽埃安旗下高端豪華品牌昊鉑宣布下一代電動汽車將采用 DRIVE Thor 平臺,2025 年開始量產。在談及目前部署機器人面臨的挑戰時,Deepu Talla 在發布會明確提到,構建、測試與部署物理機器人成本高、耗時長是主要難題。同時提出英偉達的應對策略 —— 通過DGX(訓練)、Omniverse(仿真)、Jetson Thor(推理)的三位一體架構實現全流程優化。
英偉達 CEO 黃仁勛一直對機器人產業給予高度關注,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機器人是 “繼 AI 之后的下一次重大機會”。今年 7 月參加北京鏈博會時,他再次強調 AI 的下一波浪潮將是機器人,未來的機器人將具備推理與執行能力,并且能夠理解物理世界。而此次 Jetson Thor 和 DRIVE Thor 的推出,無疑是英偉達在推動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值得關注的是,本周三美股收盤后,英偉達將公布最新季度財報。而此前7月9日,英偉達股價上漲逾2%,市值首次突破 4 萬億美元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