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7-26 09:55
7月21日晚間,江蘇吳中醫藥發展股份有限公司(600200.SH,下稱“ST蘇吳”)發布的一則公告,將一場牽涉多方的代理權之爭推到了大眾視野中:ST蘇吳控股孫公司達透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下稱“達透醫療”)收到了韓國REGEN Biotech公司(下稱“REGEN”)的《解約函》,對方宣布解除其獨家經銷協議,撤銷達透醫療作為AestheFill艾塑菲聚乳酸面部填充劑(下稱“艾塑菲”,一款主流“童顏針”)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經銷授權。
這場解約還牽扯到另一家醫美行業頭部上市公司:REGEN已于2024年6月被愛美客(300896.SZ)完成收購,目前由愛美客實際控制。愛美客在解約公告中稱,達透醫療在履行獨家經銷權期間,將業務實際轉讓給其控股股東江蘇吳中美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吳中美學”,系ST蘇吳的全資子公司),已構成嚴重違約。
ST蘇吳則堅稱不存在轉讓行為,并指責愛美客通過控制REGEN“延遲供貨”,導致市場缺貨。
雙方爭奪的是市面上主流的“童顏針”——艾塑菲。該產品是REGEN研發的一款醫美再生注射劑,于2014年首次在韓國獲批上市。“童顏針”是一種以聚左旋乳酸(PLLA)為主要成分的醫美注射填充劑,通過刺激膠原蛋白再生達到緊致肌膚、改善皺紋和填充凹陷的效果。
2022年,達透醫療獲得了艾塑菲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根據ST蘇吳的公告,2024年艾塑菲在中國銷售額達3.26億元。
2.3億元去哪兒了
作為REGEN的控股股東,愛美客向達透醫療給出的解約理由有兩點:一是達透醫療將代理權實質轉讓至其控股股東吳中美學;二是ST蘇吳因多年財務造假、實控人造假、資金挪用、偷逃稅款等違法行為被證監會處罰,嚴重損害產品聲譽與協議基礎,構成根本違約。
ST蘇吳就以上兩點分別給予了回應:一是達透醫療不存在任何轉讓獨家代理權的行為;二是《獨家代理權協議》從未約定達透醫療關聯方受行政處罰可觸發解除權。
雙方矛盾的第一點在于達透醫療是否確實存在轉讓其獨家代理權的行為。
ST蘇吳在7月21日的公告中透露,艾塑菲2024年的銷售收入為3.26億元,占ST蘇吳營業收入約兩成。ST蘇吳2024年年報進一步顯示,達透醫療營收為0.96億元,毛利為0.37億元。這也是達透醫療的營收首次出現在ST蘇吳“對公司凈利潤影響較大的子公司”名單中。
達透醫療0.96億元的營收與ST蘇吳披露的艾塑菲3.26億元的銷售收入,存在2.3億元的出入。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2.3億元的收入又歸屬哪家公司?對此,截至發稿,ST蘇吳未作任何回復。
與達透醫療同時出現在ST蘇吳財報中的還有一家公司——江蘇吳中美學醫療器械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吳中美學銷售公司”),其2024年營收為24.88億元,毛利為1.7億元。天眼查信息顯示,吳中美學銷售公司于2024年5月從“響水恒利達科技化工有限公司”更名而來,同時新增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資質。但國家藥監局官網信息顯示,吳中美學旗下并無任何關于三類醫療器械的獲批信息。
艾塑菲作為三類醫療器械,于2024年1月獲批、4月底正式銷售,其銷售啟動后1個月,吳中美學銷售公司完成了名稱和許可范圍的變化。
天眼查股權結構圖顯示,吳中美學銷售公司、達透醫療同為ST蘇吳的孫公司,前者由吳中美學百分百控股,后者也由吳中美學控股51%,二者為“兄弟”公司。
對于吳中美學的三類醫療器械經營資質是否與銷售艾塑菲有關的問題,經濟觀察報也向ST蘇吳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雙方矛盾的第二點,起因于ST蘇吳于7月13日晚間公告稱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因該公司連續多年造假擬被罰1000萬元,且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股票自7月14日起被上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最終或被終止上市。
《獨家代理權協議》是否明確約定若達透醫療關聯方受行政處罰,會觸發解除條款?7月23日,愛美客回復經濟觀察報稱,本次系REGEN公司的合法合規解約,合同內容受保密條款約束,無法透露。愛美客認為,根據《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若一方違約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另一方可解除合同。爭議結果將依據爭議解決機構的最終裁判文書為準。
對此,ST蘇吳董事會辦公室工作人員也表示,表示所有信息均不便透露,以后續公告為準。針對愛美客發布的《解約函》,上述工作人員稱:“愛美客單方面解約、停止供貨,之所以近期沒有對外發聲,是因為公司正在著手準備起訴。”
醫美終端的觀望
一位不愿具名的醫美連鎖機構采購人員告訴經濟觀察報,其公司多次向吳中美學采購艾塑菲,打款賬戶也均為吳中美學。
向吳中美學拿貨艾塑菲沒有嚴格的次數限制,可以按月付款,也可以隨時購買。和顏一美醫美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的CEO張伍新稱,該公司上一次采購艾塑菲并無異常,此次上游代理權爭奪,目前也尚未嚴重影響到醫美機構各項運營,他也在同步觀望結果。
四川米蘭柏羽總院美學設計總監汪毅稱:“目前還沒有太明顯的感覺,事情還在發酵中。”
就此次艾塑菲的代理權變更,張伍新并未收到任何上游的正式通知。張伍新認為,無論艾塑菲的代理權如何變更,上游廠家都需要做出清晰的溝通和交接,維護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
一支“童顏針”艾塑菲劑量為200mg,適用于鼻唇溝部位,市面普遍定價在2.18萬元左右。張伍新說,艾塑菲的受眾群體通常是醫美機構的核心高端客戶,上游的代理爭端很可能會影響機構運營及銷售人員信心,短時間內也會為其他產品帶來銷售機會。
在“童顏針”家族中,艾塑菲、塑妍萃、普麗妍、艾薇嵐是目前主流的四款產品,各自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并非完全替代的關系。“艾塑菲已銷售一年左右,擁有一定的客戶基礎,如果供貨不穩或改名,一定會對一線銷售業務產生影響。”張伍新說。
對此,愛美客相關方回復經濟觀察報稱,REGEN在7月中旬仍向達透醫療供貨,不存在真空期,且當前艾塑菲供貨體系運轉正常,不會因代理權爭議中斷中國的產品供應。
讓張伍新等醫美機構從業者擔心的是,若未來艾塑菲陷入品牌商標之爭,醫美機構可能需做出更多的應對、付出更高的溝通成本。
7月11日,艾塑菲在國家藥監局中的注冊證代理人名稱由達透醫療,改為儷臻(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系REGEN全資子公司,愛美客孫公司)。愛美客表示,與達透醫療的代理協議終止后,REGEN在中國地區啟用艾塑菲新的中文商標“臻愛 塑菲”。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商標網信息,“艾塑菲”商標歸屬于吳中美學,專用權期限從2023年7月至2033年7月。行業猜測,“艾塑菲”和“臻愛 塑菲”是否存在商標之爭、艾塑菲商標是否會用于一個全新的“童顏針”產品,都是未來可能出現的爭議。
對艾塑菲未來在消費者中的影響,汪毅則更為樂觀。他告訴經濟觀察報,無論從機構端或是消費端,誰代理跟消費者的關系都不大,消費者最關心的是產品安全性、效果和性價比,在這場代理權爭論下,這三者大概率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誰更需要艾塑菲
對愛美客來說,收回艾塑菲的經銷權似乎勢在必行。
在收購REGEN時,愛美客曾告訴經濟觀察報,此舉是該公司自成立以來首次控股境外公司,也是愛美客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彼時,一位接近該項交易的內部人士向經濟觀察報透露,由于REGEN規模較小,現有產能不足,無法滿足各國經銷商的銷量需求,愛美客將協助其進行生產、供應鏈和產品溯源管理,同時推動REGEN的營收與利潤規模增長。
除了加速國際化,愛美客還能利用艾塑菲補充現有產品矩陣。目前,愛美客已擁有濡白天使、嗨體等成熟的核心產品,二者分別代表凝膠類注射產品和溶液類注射產品,占愛美客的營收比重為40.18%和57.64%,是該公司的支柱業務。2024年,愛美客營業收入為30.26億元,同比增長5.45%;凈利潤為19.58億元,同比增長5.33%。
2024年愛美客整體營收增速放緩,兩項核心支柱業務營收增速均有所下降。溶液類產品增速從2023年的29%降至4%,凝膠類產品增速從2023年的81%降至5%,二者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4億元、12.1億元。艾塑菲上市首年便能實現了3億元的銷售額,未來或成為愛美客旗下又一明星單品。
艾塑菲的另一優勢在于,其已獲34個國家和地區批準上市,擁有全球渠道。目前,僅REGEN旗下艾塑菲、高德美旗下塑妍萃能達到此規模。
ST蘇吳的主營業務板塊分為三類:藥品、貿易及醫美。其中,藥品及貿易業務主要涉及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醫美是ST蘇吳于2020年開始布局、2022年開始獲得營收的新業務。
2024年本是ST蘇吳醫美業務板塊的“收獲”之年。2021年至2023年,藥品及貿易業務幾乎占ST蘇吳全部營收的98%以上。2022年和2023年,醫美板塊雖出現在其營收數據中,但占比不足0.4%。2024年,因艾塑菲獲批上市,ST蘇吳醫美業務的營收占比增至20%,收入為3.3億元;藥品業務從18.4億元下滑至12.3億元,同比下降33.19%。2024年,ST蘇吳營業收入為15.99億元,同比下滑28.6%,凈利潤為7048.35萬元,同比增長197.97%。
在ST蘇吳2023年的年報中,因醫藥業務承壓,該公司對醫美行業的未來曾寄予厚望:把醫美生物科技產業等作為新興大健康子行業重點培育,與現有醫藥產業形成協同和互補??力爭在規劃期末形成“醫藥+醫美生科”兩大核心產業格局。
如今,由于子公司達透醫療面臨艾塑菲中國境內的獨家代理權的解除,ST蘇吳在公告中向投資者發出預警:若無法繼續銷售艾塑菲,公司醫美板塊下半年度營業收入及利潤預計將大幅減少,注意投資風險。
對于下一步的供貨計劃,愛美客表示,REGEN位于韓國原州市的第二工廠已于2024年建成并通過GMP認證,2025年第二季度已正式投產,能夠滿足全球需求增長,為各國及地區市場(包括中國)提供產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