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迎來規模化商業落地!
8月20日,廣東天太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天太機器人”)與山東未來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山東未來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港仔機器人集團等戰略合作伙伴,共同簽署全球首個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10000臺訂單。
在全球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自動化轉型的浪潮中,機器人技術作為核心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各個行業的生產模式與發展格局。這筆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誕生以來數量最大的單筆訂單,無疑標志著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正式跨越概念階段,開啟規模商用。
技術突破:從實驗室到量產
萬臺訂單的背后,是企業技術實力的集中展現。作為一家專注于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研發、制造與應用的全球化科技企業,天太機器人自研的高效關節模組、精準運動控制算法及穩定可靠的整機集成解決方案,成為支撐量產的核心基石。
其核心產品涵蓋關節類和底盤類,廣泛應用于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等多個領域。以 “智巧” 系列中空關節為例,這款產品將諧波減速器、電機、編碼器、驅動器等組件高度一體化集成,體積小巧卻能輸出強大扭矩,精度極高且通用性強。這一設計不僅在體積與性能之間達到了精妙平衡,更為下游客戶在機器人關節的安裝與應用上帶來便利,如同為機器人賦予了靈動且精準的 “關節”。再如全球首款應用諧波減速器的重載 AGV(搬運機器人)抬升模組,尺寸僅鞋盒大小,卻能助力 AGV輕松托舉 1.5 噸重物,大幅提升了物流搬運領域的作業效率與承載能力。
早在2014年,天太機器人便瞄準機器人核心運動單元領域,啟動對諧波減速器的開發。三年后,團隊成功研發國產高精度諧波減速器,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此后,公司持續深耕驅動控制領域,逐步構建起覆蓋減速器、電機驅動、編碼器和運動控制的全鏈條技術體系。截至目前,天太機器人已推出20余款關鍵部件和解決方案,涵蓋AGV、智能叉車、巡檢機器人、康復保健設備等多元場景,客戶超100家企業。
資本加持,融資賦能
繼2021年8月公司完成1.8億元B輪融資后,2025年,天太機器人融資進程再掀高潮。今年6月份,華民股份(300345.SZ)與天太機器人簽署了《有關廣東天太機器人有限公司之投資協議》,華民股份以 1 億元認購天太機器人新增注冊資本,交易后,華民股份預計持股8%。
從華民股份的角度來看,此次投資絕非偶然。據每經網,華民股份此前在光伏業務深陷困局,自2022年從耐磨材料行業跨界進入光伏領域后,該業務板塊連虧3年,交易對象尚未按業績承諾完成全部5600萬元補償,僅支付了200萬元業績補償款。在此背景下,華民股份急需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而機器人行業正處于“需求爆發、技術成熟、政策加碼” 的三重拐點,老齡化與用工缺口把人形機器人推向“剛需”,麥肯錫預測,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為700萬臺,中國市場占4成,年復合增速將超過 80%。
再早些的5月21日,華民股份就已與天太機器人邁出了合作的重要一步,雙方宣布成立合資公司,聚焦搬運機器人賽道。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華民股份以3000萬元出資占比 60%,成為控股股東,天太機器人以1000萬元出資占比20%,同時管理團隊持有20% 股份。
供應鏈突圍:全鏈條質量管控體系
于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而言,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設計、組裝的全鏈條都需企業技術過硬。而天太機器人已建立起覆蓋研發、生產、測試的全流程質量管控體系。以AGV領域為例,天太機器人推出的模塊化產品使AGV廠商的物料清單從200余項縮減至百余項,綜合成本降低40%—50%。這種“拼積木”式的制造模式,大幅縮短了產品研發周期,提升了生產效率。標準化、模塊化的核心部件供應,不僅能降低企業進入機器人行業的門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行業從非標定制向規模化生產轉型。
在供應鏈協同方面,天太機器人與頂尖網絡與算力伙伴共建“網云邊端”一體化基座,支撐海量機器人實時協同工作。天臺機器人提到,此次訂單聚焦家庭康養賽道,賦予機器人“心”與“能力”的雙重屬性。在安全守護層面,機器人集成爬樓輔助、自動駕駛與實時交互功能;在生活服務層面,其融合健康監測、情感陪伴、教育互動及數字生活服務。這種“有溫度的伙伴”定位,使機器人從冰冷的機械轉變為家庭成員,滿足了老齡化社會下的剛性需求。
天太機器人創始人張興華表示:“我們制造的從來不是機器,而是通往更溫暖、更便捷、更安全未來生活的橋梁。”這一理念貫穿于公司生態共建中。通過“領航者計劃”,天太機器人邀請全球供應鏈伙伴、技術開發者與場景應用方共同開拓市場,形成從硬件制造到場景落地的完整閉環。
天太機器人透露,8月26日將全球首發新一代徑向與軸向關節模組。這套全新模組以超輕、超薄、動力更強勁的極致性能,重新定義機器人核心元器件的行業標準。值得關注的是,天太機器人表示,該模組價格將首次進入三位數時代,徹底擊穿行業成本底線。這一突破不僅降低了人形機器人的制造門檻,更為其大規模普及加速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