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業與ESG理念具有“天然的適配性”:一是都遵從長期主義,信托制度的長期存續性與ESG所關注的長遠價值、代際公平的理念不謀而合;二是風控基因一脈相承,信托嚴謹的盡職調查傳統,可以系統性地將環境、社會風險納入風控流程;三是業務模式相互適配,信托獨特的制度設計使其在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推動社會影響力投資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近日,五礦信托發布《ESG理念引領信托產融互驅新格局》《2024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近年來,包括中信信托、外貿信托、廈門信托在內的多家信托公司相繼發布ESG報告,全面展示了它們在推動經濟、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理念、行動與成效。
當前,ESG已成為衡量信托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行業響應國家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信托業踐行ESG理念,為實體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繁榮及社會更加美好貢獻力量。
信托業轉型的必然選擇
近兩年,我國ESG發展呈現顯著加速特征,信托業同樣也在深化踐行ESG理念。中國信托業協會專職副會長閆建東表示,對信托業而言,踐行ESG理念,一方面是落實監管政策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是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信托業務‘三分類’的出臺,要求行業更加聚焦‘資產服務信托、資產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本源業務,提升受托服務能力,加強公司治理,切實提高風險管理能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閆建東說。
五礦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國威表示,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與中國式現代化加快推進的重要時期,隨著我國雙碳戰略邁向縱深推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進展、綠色轉型釋放巨大空間,ESG已不再是企業的“選擇題”,而是關乎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在信托業回歸本源、深化轉型的背景下,ESG不僅是業務創新的路徑,更是對信托制度本質功能的重新詮釋。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認為,信托業與ESG理念具有“天然的適配性”:一是都遵從長期主義,信托制度的長期存續性與ESG所關注的長遠價值、代際公平的理念不謀而合;二是風控基因一脈相承,信托嚴謹的盡職調查傳統,可以系統性地將環境、社會風險納入風控流程;三是業務模式相互適配,信托獨特的制度設計使其在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推動社會影響力投資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多家公司躬身入局
近年來,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眾多信托公司已將發展綠色信托作為重要轉型方向,并在公司治理、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等方面積極行動,行業呈現出可喜的發展態勢。
五礦信托黨委副書記耿一然介紹,公司設立了由總經理擔任組長的綠色信貸專項領導小組,并下設綠色信貸專項工作小組,從組織上確保綠色金融戰略的貫徹執行。截至2024年末,五礦信托綠色信托存續項目共計44個,存續規模64億元。其中,2024年新成立項目13個,新增規模15.2億元。
中國外貿信托相關人士表示,近年來公司重點探索綠色信托貸款、綠色資產證券化等業務。截至目前,公司已發行多期綠色資產支持證券,規模合計超64億元,募集資金全部用于發放新增個人新能源汽車貸款,助力新能源汽車普及與汽車產業綠色轉型。此外,公司還運用自有資金投資綠色環保主題基金3只,合計實繳金額近3億元,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和社會綠色轉型。
華潤信托圍繞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領域,推廣“新能源租賃財產權信托”模式,擴大綠色ABN/ABCP業務規模,圍繞深圳“雙區”建設,支持特區企業綠色轉型發展。截至2024年末,公司綠色資產證券化業務余額60.06億元;組合使用綠色金融工具的項目、創新綠色金融工具項目金額共計30.83億元。
此外,多家信托公司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大力發展慈善(公益)信托。
上海信托副總經理吳海波認為,慈善信托既能以資產隔離、定制化的制度優勢守護公益初心,又能承載家族精神傳承、企業ESG實踐的深層訴求。上海信托以“企業向善文化”為核心,依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區位優勢與自身資源稟賦,構建差異化發展路徑。
今年初,山東國信創新設立上市公司捐贈人建議基金模式慈善信托,該模式可發揮信托制度的專業性和靈活性,并為上市公司及其股東構建一個高效、透明的慈善平臺,有效推動捐贈人實現慈善愿景、履行社會責任、踐行ESG理念。
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從頂層制度到公司治理、從企業文化到業務模式,信托行業將完成一場“由理念到機制、由機制到實踐”的系統性躍遷,邁向可持續、有韌性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信托公司應深化政策銜接,錨定國家戰略,創新產品服務,拓展ESG邊界;同時,分享實踐經驗,共同助力行業發展。
在劉國威看來,信托業的ESG實踐本質上是在回答三個時代之問:如何讓金融活水真正滋養生態沃土?如何讓財富管理服務更多惠及民生福祉?如何讓行業發展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
他表示,行業可攜手構建“政策引導、機構聯動、市場運作”的ESG發展體系,讓信托制度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煥發新的生機,讓ESG理念成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
閆建東認為,信托業當前正處于轉型換擋攻堅期,原有模式難以為繼,新的發展方向已經明確,但具體路徑仍需在實踐中探索。他建議,下一步,信托業應在思想和行動上徹底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切實找準自身在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中的角色定位,將信托的資產配置功能、財富管理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各領域各環節,以信托的獨特價值和服務成效取信于社會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