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行業即將迎來歷史性時刻——全球第二大美元掛鉤穩定幣USDC發行商Circle計劃于6月5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這將成為穩定幣領域的首個IPO。此次上市被視為數字貨幣向主流金融體系邁進的關鍵一步,也標志著穩定幣商業模式獲得傳統資本市場認可。
在Circle籌備上市之際,全球穩定幣市場持續升溫。2025年以來,比特幣價格突破11萬美元;5月30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摩根大通、渣打等國際銀行紛紛布局穩定幣業務。
京東幣鏈科技CEO劉鵬近日透露,京東穩定幣是一種基于公鏈并與港元(HKD)或美元(USD)等法幣1:1掛鉤的穩定幣。第一階段暫定發行的是港元和美元錨定的穩定幣,具體情況基于監管及市場需求而調整。京東穩定幣定位不局限于服務京東自身生態,而是致力于為全球的企業及個人提供更高效、更經濟、更安全的支付基礎設施。
目前京東穩定幣還沒有正式發行,但已經進入沙盒測試第二階段,將面向零售和機構提供移動端及PC端應用產品。測試場景主要包括跨境支付、投資交易、零售支付等。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肖颯對此持謹慎態度。“穩定幣就算換了一個名頭、一個概念,它也還是虛擬幣。”她強調,中國大陸目前“嚴格禁止私人穩定幣的發行與流通”,這一政策自2017年“94公告”以來從未松動,并在2021年《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中得到強化。該文件明確規定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且“投資虛擬貨幣及相關衍生品,違背公序良俗的,相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這從根本上否定了穩定幣在中國大陸的合法生存空間。
Circle的上市熱潮、香港的《穩定幣條例》出臺與內地監管的冷靜克制,形成了鮮明對比,折射出全球數字貨幣發展中的深層矛盾。
穩定幣首度叩開主流金融大門
Circle的IPO將成為觀察穩定幣行業發展的關鍵窗口。此次上市不僅為行業提供估值基準,更將測試傳統資本市場對穩定幣商業模式的接受度。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顯示,5月3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憲報刊登《穩定幣條例》,標志著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數字金融監管法規正式生效,香港正式成為全球首個針對法幣穩定幣建立全面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轄區。本次開創性立法舉措被視為香港繼2017年推出虛擬銀行牌照制度后,在金融科技監管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不僅將進一步鞏固期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將在全球數字金融治理領域中樹立“東方標準”。
香港《穩定幣條例》作為全球首部針對法幣穩定幣的專項立法,填補了監管空白,為穩定幣的合規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該條例通過實施高標準的發牌制度,例如要求不低于2500萬港元的實繳股本和嚴格的儲備資產要求,顯著提升了市場準入門檻,篩選出財務狀況穩健、技術實力可靠的參與者,從而推動穩定幣市場向專業化、透明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嚴格的許可制度、儲備資產管理規定以及處罰機制有效降低了欺詐及市場風險,特別是僅允許持牌機構向零售投資者提供穩定幣服務,進一步保障了投資者權益,增強了市場信心。隨著監管框架的逐步完善,穩定幣正逐漸從加密貨幣領域的小眾工具走向主流金融舞臺,并有望成為下一代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穩定幣條例》的出臺,彰顯了香港在穩定幣領域的前瞻性布局,搶占全球穩定幣市場發展的先機,鞏固并提升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認為,從全球競爭來看,掌握規則制定權將有望在未來貨幣體系中的洗牌中占據先機。除香港以來,美國、歐盟、非洲等國家地區也在為穩定幣的主導權展開激烈角逐。美國《GENIUS法案》試圖將穩定幣納入國家戰略軌道,以鞏固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統治地位,并要求穩定幣立法還需要與國債需求深度綁定。歐盟《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試圖以統一的監管框架重新定義數字金融秩序。非洲穩定幣重點定位于“金融平權工具”,以幫助民眾對抗通脹和貨幣貶值。在未來,掌握數字貨幣“鑄幣權”規則的制定權,就有望在未來貨幣體系的洗牌中占據先機。
銀行巨頭的雙重角色:合規布局者與潛在顛覆者
銀行機構正成為推動穩定幣發展的核心力量。2025年以來,全球銀行業在穩定幣領域的布局明顯加速。摩根大通早在2019年推出“摩根幣”?(JP Morgan Coin),2024年將其升級為區塊鏈支付平臺Kinexys,目前日均交易量已超過20億美元。高盛、貝萊德、倫敦證券交易所等機構都在使用該平臺進行跨境支付和外匯結算服務。
渣打銀行(香港)于2024年7月進行穩定幣發行“沙盒測試”,2025年與加密貨幣交易所OKX聯合推出全球質押資產鏡像項目。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宣布開發與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SBI集團與Circle合作在日本上線USDC。阿聯酋第一阿布扎比銀行則探索推出迪拉姆穩定幣。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商業銀行在穩定幣業務中具備顯著優勢:“全球大型商業銀行,包括在港中資銀行,具備突出資本優勢,在風險管理、合規及各類人才方面具備較強儲備。”報告認為,隨著監管框架完善,銀行將深度參與穩定幣“發行、交易、衍生業務”。該報告認為,穩定幣條例落地后,預計部分銀行將積極參與穩定幣相關的發行、交易、衍生業務等。
除發行穩定幣外,銀行還積極拓展相關服務。香港虛擬銀行ZA BANK支持用戶買賣比特幣和以太坊,紐約梅隆銀行擴大對Circle的服務范圍。瑞士金融科技公司Taurus推出的銀行間數字資產交易平臺Taurus-NETWORK,實現了數字資產的自動抵押貸款和實時結算。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京東集團高級研究總監朱太輝撰文表示,銀行機構正在通過發行穩定幣、提供穩定幣與加密貨幣交易中介服務、利用區塊鏈升級支付、交易和資產管理基礎設施等方式,積極布局加密貨幣服務;銀行機構的參與大大增強了加密貨幣交易的流動性,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了安全入口,同時加速了金融服務的全球化與去中介化。
貨幣主權暗戰:誰掌握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話語權?
前中國銀行副行長、神州數碼信息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王永利認為,法幣穩定幣(如USDT、USDC等),應加密資產交易需要而生(傳統貨幣支付清算體系滿足不了加密資產線上全球化24小時交易清算需求),但已開始加快向傳統貨幣金融領域滲透,對傳統貨幣表現形態與運行方式帶來深刻沖擊。與法定貨幣等值掛鉤的穩定幣,本質上就是掛鉤貨幣的代幣。現在穩定幣90%以上是美元穩定幣,其快速發展,正在以新的方式和新的領域增強美元的國際影響力。對此,需要有充分認識和高度警惕。
王永利質疑,既然作為代幣的穩定幣能在效率和成本上實現突破,其掛鉤的法定貨幣為什么不能做到?
全球主要經濟體正通過不同方式應對這一挑戰。美國《GENIUS法案》將穩定幣與國債需求綁定,歐盟《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建立統一監管框架,香港《穩定幣條例》的出臺,使其成為全球首個對法幣穩定幣建立全面監管的司法管轄區。
沈建光、朱太輝認為,穩定幣與加密貨幣在提升金融服務效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與推進金融普惠發展方面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穩定幣、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體系的融合發展趨勢將難以逆轉。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迭代成熟與各國監管框架的加快完善,這種融合趨勢將加快向縱深推進,融合業務生態將更加豐富,最終將對全球金融發展格局和經濟發展模式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