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關注
2025-07-26 18:54
7月25日下午,淡水泉投資(下稱“淡水泉”)舉行了2025年中期線上策略會。淡水泉創始人趙軍帶領投委會成員李天、周期工業組張慶澤、TMT組佟雨珂等核心團隊成員集體亮相,詳解上半年市場表現,分析投資中的得失,并展望下半年值得關注的結構性機會與潛在風險。
展望下半年的投資機會,淡水泉認為,隨著全球風險偏好回升及資金再平衡趨勢顯現,下半年市場樂觀預期升溫,重點布局在優質中國資產重估、優勢產業全球化、科技自主可控等三大方向。
“啞鈴型”特征
回顧上半年,淡水泉指出,自去年9月下旬以來,A股與港股市場風險偏好持續抬升。盡管主要指數整體波動幅度有限,但市場內部結構性機會豐富。投資者信心維持高位,資金積極尋找投資方向。內需、關稅、地緣沖突等宏觀事件雖對市場形成短暫沖擊,但其影響呈現中性化收斂趨勢,表明市場對宏觀前景預期相對穩定。
對于上半年投資機會,淡水泉認為呈現出顯著的“啞鈴型”分布特征。一方面,價值紅利類資產在過去幾年表現相對亮眼,但今年整體表現較為平淡,內部結構分化明顯。其中,銀行板塊表現一枝獨秀。新興成長類資產則呈現快速輪動特征。年初由AI算力、機器人等主題引領,后續則由新消費與創新藥接力上漲。
從上半年經濟情況來看,淡水泉認為,首先,政府部門在穩經濟、穩增長方面持續發力,但企業和居民部門的信心仍有待修復。其次,從價格指數來看,股價企穩回升,房價和物價(CPI/PPI)尚未完全扭轉。最后,出口成為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總需求的主要拉動,下半年在美國全球加征關稅的背景下存在不確定性,還需進一步觀察。
全球視角下,“美國例外論”的松動可能推動全球資本進行再平衡。經歷4月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極限壓力測試后,美國、歐洲及亞洲等新興市場均從下跌中恢復,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熱情重燃,全球風險偏好同步抬升。
淡水泉向投資者展示的一份數據顯示,全球基金對中美市場的配置比例自2021年對中國配置見頂后,近一年出現低位企穩跡象。未來海外資金能否系統性回流中國市場,將高度依賴于中國經濟復蘇進程的確定性。
投資得與失
在回顧上半年投資的得與失中,淡水泉坦言其再某些領域抓住了投資機會,但也因一些投研指標的嚴格要求錯失了部分機會。
談及上半年被熱議的新消費板塊,淡水泉透露,“對于新消費的布局發生在去年,當時在內需相對乏力的背景下,我們更多想從出海角度找消費亮點。上半年我們較好地把握到了一些具有出海特征的新消費機會,但與此同時,恰恰也是因為對于出海權重的要求較高,我們也錯過了有的偏內需主導的機會。”
事實上,近些年的內需消費有一個共性特征,女性消費力量的作用更加明顯,例如在黃金飾品、奶茶、零食、美妝護理,甚至是某品牌汽車等領域,都體現了這樣的特點。女性消費有兩個特點,一是對新品牌的接受度高,也容易形成品牌的遷移;其次是傳播力強,愿意分享,但這也可能意味著短時間內對品牌消費的超前透支。
淡水泉表示,“這兩點往往會對品牌持續性帶來較大的挑戰,基于這方面的考慮,我們對復購、留存等消費持續性的要求比較嚴格,導致錯過了其中的一些機會。”
在科技類投資機會的回顧中,淡水泉透露,上半年的科技行情分為一季度和二季度兩段主線。一季度核心敘事是由DeepSeek引發了對中國AI信心的提升,這個階段其在投資上的收獲主要得益于去年底的布局;二季度在經歷了關稅的短期擾動后,市場重新回歸到海外算力主線。淡水泉表示,其也抓住了這一階段的部分機會。
“整體來看,上半年科技板塊的波動很大,我們有一個正貢獻比較大的重倉股,上半年股價漲幅挺大,但是上漲過程中由于關稅等外部事件的影響,多次出現大幅波動。一方面我們加緊對該企業基本面的跟蹤研究,確認公司基本面趨勢沒有問題,另一方面在選擇堅定持有的同時,股價下跌時我們還在不斷加倉。”淡水泉如是表示。
在對周期類投資機會的回顧中,淡水泉在今年上半年主要圍繞電力設備、汽車等成長類資產進行布局,近期“反內卷”浪潮帶來的順周期機會,其也做了左側買入。
其中,淡水泉分享了在周期類投資過程中跨團隊協作捕捉細分機會的案例。淡水泉透露,“周期工業組上半年的一個機會是與TMT(科技、媒體和通信)組協同完成的。當時TMT組研究PCB(印制電路板)和CCL(覆銅板)產業鏈時發現,上游電子布環節有特別缺貨的現象,而這個環節的主要玩家是相對傳統的建材公司,由周期工業組來覆蓋。兩個組一周之內進行了很密集的調研,TMT組負責調研需求端下游客戶的情況,周期工業組則負責供給端,于是兩個組摸排了日本和中國臺灣競爭對手的擴產節奏等,最終交叉驗證了產業的高景氣,較好地把握住了機會。”
三大結構性機會
對于投資者最為關注的下半年市場機會,淡水泉給出了明確的三大結構性機會,但同時也提示了需要警惕的風險。
7月以來,主要指數向上突破,顯著提升了市場對下半年的樂觀預期。淡水泉主要看好三類結構性機會:優質中國資產的價值重估——不僅有市場變化帶來的估值切換,也有中國資產吸引力提升后帶來全球資金增配;中國優勢產業的全球化——很多優勢產業的頭部公司因為具備更優秀的全球化能力,展現出較強的個股阿爾法;科技自主可控——關注卡脖子領域的國產替代機遇,以及伴隨AI技術突破帶來的投資機會。
此外,重點關注方向還包括基本面邊際改善疊加增量政策帶來的機會,一些調整充分的經濟敏感類資產,如果有邊際改善預期或者增量政策,也可能成為股價的催化。例如雅江水電站激發了投資者對國內經濟的改善預期,“反內卷”政策對低位資產的催化。抓機會的同時,也需關注風險點。一是如果股價過于領先于基本面變化,漲幅過快可能引發回調風險;另外中美關系目前維持在相對平衡狀態,也不排除會有波折。過去幾年不確定性是常態,淡水泉認為要通過快速行動、快速反應去應對外部變化。
在潛在風險方面,淡水泉坦言,股價漲幅過快可能脫離基本面,引發回調;中美關系雖當前平衡,但不排除短期波動;出口、內需等經濟數據若不及預期,可能影響市場情緒。
在新消費領域的投資機會上,淡水泉表示將持續聚焦新趨勢與出海機會。在科技類投資機會方面,淡水泉則重點關注AI產業鏈與國產替代。并表示下半年AI機會將體現三大方面,一是海外算力,目前景氣度較高,其更多關注結構變化帶來的機會,如GPU(圖形處理器)組網形式的變化、ASIC(定制集成電路)和GPU的占比變化;二是國產算力領域,盡管目前仍處于相對被壓制的狀態,但長期來看依然存在機會。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大廠和政府國央企的持續投入,國產自主可控大模型和GPU將會是趨勢;三是AI應用領域,當前處于百花齊放的狀態,很多公司都加入了AI的功能,所以淡水泉看好主業基本面趨勢好、同時AI對其能有加成作用的公司。
汽車的投資機會集中于高端化、智能化、出海與產業。淡水泉認為,首先,中高端自主品牌正迎來量價齊升的黃金期。其次,智能化決定了汽車的差異化,車企通過智能駕駛功能提升品牌溢價,通過訂閱模式升級自身商業模式,消費者也通過智能駕駛感受到科技改變生活,駕乘體驗大大提升。出海方面,中國汽車出口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一,歐洲市場取代美國成為出海主戰場,中國汽車的全球影響力正在實實在在地有所增強。淡水泉認為在新能源車產業鏈上,未來機會集中在少數頭部企業,“唯有強者留其名”,腰部或尾部企業會面臨較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