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廣東東陽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陽光藥”,股票代碼06887.HK)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作為首單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加介紹上市的案例,東陽光藥通過吸收合并港股上市子公司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實現整體上市。這標志著中國創新藥企在資產證券化與國際化探索中邁出的突破性一步。
此舉不僅打破了傳統資本運作方式的時間壁壘,降低企業收購產生的資金摩擦成本,實現了資源整合與資本升級銜接,還能有效保證股東權益,為產業整合與國際化發展提供了可借鑒范例,也是積極響應國家“優化資本市場結構”決策部署的生動體現。
東陽光藥董事長張英俊在上市儀式致辭中表示,此次整合是公司發展的里程碑。合并后,依托東陽光藥深厚的研發積淀和全方位的國際化布局,已形成強大的研產銷一體化閉環。未來,公司將以“創新+國際化”為雙引擎驅動,持續打造高潛力重磅產品,加速商業化進程并積極推動出海交易,致力成為中國創新藥領域深耕本土、輻射全球的標桿企業。
相關資料顯示,東陽光藥是一家從事藥物的研發、生產和商業化,專注創新藥,涉及改良型新藥、仿制藥和生物類似藥的綜合性制藥企業。
公司以自主研發為驅動,戰略聚焦感染、慢病和腫瘤等治療領域,已具備產業化運營的核心能力。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東陽光藥在不同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美國及歐洲)擁有150款獲批藥物,在中國內地及境外市場銷售48種及23種藥品。
東陽光集團進軍生物醫藥產業,源自2001年收購宜都一家藥廠。2003年成立綜合性制藥公司東陽光藥,2005年成立以創新藥研發為核心的藥業研究院,經過20余年的深耕和持續投入,已建立起完全自主、系統全面的研發體系,申請專利超2500件。
目前,東陽光藥在廣東松山湖和湖北宜都擁有兩大生產基地,覆蓋生產全鏈條,按照國際標準體系建設。擁有抗感染新藥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共承擔和參與25項國家重大專項的研發,現有研發人員1100余人,在研藥物超過100款,其中一類新藥45款,1款新藥已經上市,3款新藥申請上市,10款新藥處于臨床Ⅱ、Ⅲ期階段,除抗腫瘤藥之外,大部分新藥將在宜都基地落地生產。
2025年,東陽光新藥迎來全面收獲期,10個項目申報生產,7個產品獲批上市。宜都基地目前以抗病毒藥物為主線,原研丙肝用藥——艾考磷布韋、磷酸萘坦司韋等新藥將于今年上市。同時,抗抑郁新藥磷酸嘧替佐酮片、治療肺動脈高壓新藥東健強即將在宜都基地完成臨床樣品的生產;抗流感新藥東安恩已在宜都基地完成臨床申報批次樣品的生產。
招股書顯示,東陽光藥2022年、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38.14億、63.86億、40.19億元;毛利分別為29.22億元、50.77億元、30.59億元;經營利潤分別為-7.93億元、17.66億、3.81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為-14.16億元、10.14億元、2480萬元。
今年以來,創新藥政策紅利密集釋放,行業步入高速成長通道。2025年6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在國家政策推動下,中國創新藥正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代,也將為研發創新為核心的藥企帶來長期利好,以東陽光藥為代表的相關企業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醫藥行業融資火熱,醫藥生物行業上半年募資金額達到156億港元,為當期港股IPO募資規模第二高,且共有10家生物醫藥企業成功登陸港交所,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12家)。隨著政策持續深化,以東陽光藥為例的一批中國創新藥企有望在全球市場占據更重要的地位。
隨著今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BD出海金額創下歷史新高,創新藥也成為今年港股資本市場上最為亮眼的板塊之一,“中國研發、全球授權”的邏輯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市場投資者接受。
據上海證券報消息,市場研究人士認為,東陽光藥此次赴港上市,將為公司提供長線資本支持,其在感染、慢病、腫瘤領域的創新能力,以及優質項目持續出海潛力,讓東陽光藥成長性突出,估值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