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E芯片成本占比過高、多供應商適配困難、芯片安全認證復雜且流程繁瑣……以上行業痛點如何破解?大會聚焦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多位行業專家學者聯手破局,共探產業發展新范式!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已成為汽車行業的新趨勢。而汽車芯片作為智能汽車的決策核心,戰略地位也正日益凸顯。值此背景下,2025智能汽車基礎軟件生態大會暨第四屆中國汽車芯片大會在重慶召開。
在8月29日下午的第四屆中國汽車芯片大會上,多位來自政府部門、知名企業、科研院所及學術界的權威專家與行業領袖齊聚一堂,對車規級芯片產業面臨的難點與痛點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分享了一系列前沿技術及創新成果。
此次大會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主持。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張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產業部主任劉淮松分別為大會致辭;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創新中心整車OS部部長何雷,瑞薩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朱曉鋒,TASKING CTO Christoph Herzog,芯來智融半導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馬越,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匡啟和,芯擎科技副總裁蔣漢平,河北美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副主任胡英杰,中科芯射頻模擬研究室AFE芯片項目負責人林中瑀,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芯片測評研究中心主任周昕,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軟件實驗室副主任龔宸,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功率器件事業群總經理李超分別發表演講。
協同創新,共建產業集群新生態
在張玻看來,車規級芯片是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電子信息產業融合的核心領域,也是支撐重慶建設新能源汽車之都的重要基石。據介紹,目前重慶車規級芯片產業生態持續完善,已初步構建了覆蓋材料研發、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至系統總成的全鏈條體系。而下一步,重慶也將以“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為目標,積極為中國汽車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貢獻“重慶力量”。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二級巡視員張玻
張玻介紹,下一步重慶從三個角度入手,助力上述目標達成:一是強化企業引進和培育,依托長安、賽力斯等龍頭整車企業,圍繞汽車軟件、芯片等關鍵環節,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成長性零部件企業,推動整零協同、軟硬結合,不斷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二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對人工智能、核心軟件、高端芯片等領域的研發投入與攻關,推動車規級高算力芯片、傳感器及工業半導體的研發與產業化,加速智能駕駛算法和車載系統的應用落地;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優化產業生態,積極培育軟硬結合、車“芯”協同的發展體系,加強宣傳推廣,努力營造全社會支持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
劉淮松同樣在會上指出了芯片、控制器和基礎軟件的重要性,并將其視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基石。他表示,下一步,中國電科將進一步強化產業鏈協同合作,持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和產業發展動力,充分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全力以赴打好產業高質量轉型升級攻堅戰。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產業部主任劉淮松
為此,中國電科將聚焦三大方向:一是聚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操作系統、工具鏈等車規級軟件創新水平,服務整車應用需求,加快提升國產芯片適配,開發工具配套,應用集成部署等能力,推動國產芯片與操作系統結合,形成協同效應,促進場景快速商用落地;二是優化提升產業自主供給,加快國內高水平汽車芯片綜合技術產業平臺建設,打造集芯片、控制器以及基礎軟件于一體的車規級產品基礎底座;三是攜手共建開放合作生態,持續推進鏈式協作,通過聯合創新、產業協同等方式,促進芯片、軟件、控制器、整車等一體的良性互動,實現上、中、下游高度銜接,優勢互補,加速產業協同創新,共建產業集群新生態。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會議還成功促成了多項戰略合作簽約。現場,普華基礎軟件分別與國內領先的芯片企業芯擎科技、兆易創新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技術協同研發、生態資源整合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旨在打破當前產業發展瓶頸,為汽車產業智能化、電動化轉型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本土解決方案,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鏈核心技術發展進程。
作為大會主辦方之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則在會上重磅首發了4通道與16通道兩款車規級安全氣囊點火驅動芯片。據中電科芯片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事業部副部長黃曉宗介紹,這兩款芯片專為安全氣囊控制系統設計,全程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可大幅簡化整車電子系統的布線與布局,幫助車企降低集成成本與技術實施難度。現場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及媒體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并圍繞軟硬協同賦能與產研用互促生態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中電科芯片技術(集團)有限公司
模擬集成電路設計事業部副部長黃曉宗
恰如此次大會的主題“開源拓界 眾行致遠”。“車控操作系統和芯片適配認證實驗室”項目也在會上正式啟動,普華基礎軟件、賽迪研究院、深圳智芯、東信和平、芯來科技、隔空科技、芯車無限、美憬科技、世冠科技等9家芯片及工具鏈企業在會上達成戰略共識。未來,隨著戰略合作的落地與深化,普華基礎軟件與生態伙伴將持續攜手為智能汽車產業注入創新活力,推動產業在開放協同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真正實現“眾行致遠”的生態愿景。
披荊斬棘,共研產業發展新范式
盡管產業的前景令人憧憬,但在多數與會嘉賓看來,通往“產業協同”的道路上,依舊布滿荊棘,需要行業攜手應對。
“隨著產業協同的推進,當前產業的競爭也已從鏈式的線性關系,變成了生態和生態之間的競爭。”何雷表示,用老的技術和方法解決不了新問題。傳統汽車在硬件降本方面本就已遭遇瓶頸,而如今,越來越多的新功能加入同樣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整車當中的軟件成本降下來,就變得非常關鍵。在他看來,企業一方面需要用可靠的技術組成可靠的系統,另一方面也要學會用“不可靠的技術”組成“可靠的系統”,這是當前在“軟件定義汽車”產業變革下的全新研發范式。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創新中心整車OS部部長何雷
“可以承擔的情況下做技術創新才是可持續的技術創新。”何雷進一步指出,適當的拉長車輛生命周期,讓軟件動態升級,再通過OTA等持續的增值服務來平攤成本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邏輯。同時,芯片企業也應當考慮未來的技術對于底層硬件芯片的要求,在硬件方面做一些預處理,未來這將是芯片廠商和Tier 1廠商與主機廠談判的重要籌碼。
Christoph Herzog指出,在嵌入式開發領域,同樣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如軟件相關規范不完善或滯后、多操作系統難以適配等問題。這些挑戰不僅復雜,也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稍有不慎就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發展與品牌信譽。而TASKING正是一家幫助企業解決上述問題的公司。據介紹,通過該公司開發的軟件工具鏈,可以幫助企業省時省力地完成多核調試、性能分析,并順利通過各類安全認證。
TASKING CTO Christoph Herzog
林中瑀指出,在電池管理系統(BMS)開發中,行業面臨著多供應商方案帶來的復雜集成挑戰以及AFE芯片成本占比過高等問題。這些挑戰直接關系到BMS方案的性能、可靠性與整體成本,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構成關鍵影響。而中科芯正是一家致力于解決上述問題的公司。據介紹,當前AFE芯片的成本占比在600V平臺中超過51%,一半以上的BMS方案成本來自AFE。而該公司自主打造的全棧芯片一站式解決方案,不僅能夠提供從AFE、MCU到通信與電源管理的全自研芯片,還可以幫助客戶顯著降低系統成本、簡化供應鏈,有效提升產品的集成度與性能表現。
中科芯射頻模擬研究室AFE芯片項目負責人林中瑀
"數據是芯片質量的基石,全流程驗證需要對數據進行嚴格監控。”周昕在演講中強調,從芯片設計、制造、封裝到上車應用的全生命周期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必須通過標準化流程進行采集與分析。她指出,通過ATE(自動測試設備)電測數據可形成可靠性判據,而SLT(系統級測試)則能有效覆蓋多芯片交互、操作系統啟動等復雜場景的驗證缺口。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芯片測評研究中心主任周昕
在談及失效分析時,周昕將其定義為“芯片可靠性實現的透視眼”。通過展示漏源到井漏點、柵極晶格缺陷等實際案例,她詳解了如何通過高靈敏度電流分析、樣品制備與材料表征等技術手段,實現從板級到器件級的全流程失效溯源。特別是在碳化硅功率模塊實驗中,團隊通過-55℃至300℃的極端溫度循環測試,精準定位了鋁層污染導致的分層失效問題,印證了失效分析對提升芯片可靠性的關鍵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車輛網絡安全也已從技術保障層面上升至戰略高度,如何構建一套能覆蓋從整車廠到各級供應商的技術方案并推動其落地,同樣是產業協同必須解決的關鍵課題之一。會上,龔宸圍繞相關話題發表演講。他指出,當下,行業亟需建立一套貫穿整車廠與供應鏈的協同防御體系,這需要從三個維度實現突破:
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軟件實驗室副主任龔宸
一是建立標準化框架,通過統一的安全標準與驗證流程,確保從芯片層到應用層的全鏈路安全合規,特別是應對歐盟R155、GB/T 44495等法規要求;二是強化動態防護能力。車輛全生命周期需實現漏洞的實時監測與響應,結合威脅情報和AI分析,形成"設計-測試-運營"閉環管理;三是推動產業協同創新,通過共建安全實驗室、共享漏洞庫等方式,打通主機廠、供應商與監管機構的技術壁壘,實現安全能力的整體提升。
龔宸表示,“網絡安全不是成本中心,而是智能汽車的價值基石。沒有產業協同的網絡安全,就像沒有地基的摩天大樓。”招商車研愿依托自身技術積累與服務能力,全力支持重慶市整車及芯片企業強化信息安全建設,為行業破解安全難題、推動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支撐與落地思路。
擁抱開源,汽車電子再現新機遇
在智能計算需求高速增長的背景下,RISC-V(開源指令集)生態當前也正在迎來關鍵拐點。通過RISC-V與高效能的矢量處理/AI加速相結合,不僅能夠賦予產業鏈更強的自主可控能力,也為軟硬件協同創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RISC-V架構正在推動汽車芯片領域的變革。”作為領先的RISC-V處理器IP提供商,芯來科技長期深耕通用以及適用于各類垂直領域的處理器IP研發,目前已有超過300家國內外客戶使用了芯來科技的RISC-V處理器IP,遍及AI、汽車電子、5G通信、網絡安全、存儲、工業控制、MCU、IoT等多個領域。會上,馬越指出,RISC-V開放、安全且支持擴展,非常適用于汽車全域計算場景。當前,芯來科技正推動RISC-V在高性能并行計算與智能計算兩大關鍵方向上加速落地,致力于為產業構建更高效、更安全、更開放的算力基石。
芯來智融半導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馬越
“把RISC-V CPU用到汽車電子芯片的進程會變得越來越快。”據匡啟和介紹,國芯科技同樣是一家有著深厚的嵌入式CPU 設計經驗和技術積累的IC設計公司。其基于RISC-V開發的新一代中高端MCU在總線、外圍模塊、低層驅動以及操作系統層面均能夠與舊產品兼容,可讓老客戶輕松做到“無縫銜接”。未來,國芯科技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更多車規芯片在不同應用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為汽車芯片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匡啟和
朱曉鋒則是圍繞中國汽車電子架構變革與瑞薩電子的戰略布局展開演講。他表示,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當前正在從功能域控制向中央計算單元+區域控制的方向轉變,而中國不僅是最?汽車市場,更是行業革新的創新引領者,為此,瑞薩電子也將在提升自己的生態建設的同時,深化與本土的供應鏈配合。他強調,技術為基,生態為翼是瑞薩的核心發展理念通過與本?“?滿”生態深度協同,瑞薩正推動從產品定義到生產的全鏈條本?化,最終實現“?次開發多平臺兼容”的產業賦能,助力中國汽車電子架構向"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時代演進。
瑞薩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朱曉鋒
胡英杰則指出,和汽車電子架構一樣,汽車傳感器領域也正在經歷從單一的功能到智能融合,多種傳感器、多種功能集成的智變,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低空經濟等均是它新的增長動力。在他看來,芯片企業與整車企業合作,一定能夠定義新的未來汽車芯片的技術標準,推動產業從技術追隨向生態共創的新階段發展。
河北美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戰略規劃部副主任胡英杰
李超介紹,華潤微電子作為國內集成電路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的頭部企業,可提供整套汽車功率芯片解決方案,產品覆蓋動力與電源系統、熱管理系統、車身控制、底盤控制四大核心領域。未來,華潤微電子將依托重慶12寸晶圓與封裝基地,搭建開放式汽車芯片平臺,完善生態鏈,進一步深化與本地車企合作。
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功率器件事業群總經理李超
蔣漢平表示,芯擎科技產品的開發思路與開源的思路很接近,無論是智能座艙產品,還是艙駕產品,都采用架構同源,我們的軟件是統一生態鏈,擁有系統軟件、中間件、算法、工具鏈等一套完整體系,我們也和普華“小滿”,以及普華的虛擬化軟件都有深度合作。同時,我們非常關注車規SOC的架構,一定要有獨特性。另外就是PPA的約束,一定是好的性價比才會帶來最終的使用。
芯擎科技副總裁蔣漢平
李邵華表示,汽車芯片是實現汽車智能化的關鍵硬件,而操作系統則是軟件層面的核心,二者共同構成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技術底座。軟硬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技術融合,正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通過今天的深入交流,必將為構建開放協同的產業生態、推動汽車芯片與基礎軟件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