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陽澄湖大閘蟹這一舌尖上的風味,不僅是當地農業的金字招牌,更深深嵌入蘇州鄉村經濟的肌理,成為支撐區域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隨著氣候變化和市場波動的影響,蟹農們在養殖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經營三十多年的水產養殖戶宋先生道出了行業困境:“我們陽澄湖的大閘蟹聲名在外,但蟹農是看天吃飯的。大閘蟹養殖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其中購買蟹苗占初期成本的三成。為保持流動資金,最好是通過借款解決。以前因為缺乏抵押物,過往的申請處處碰壁,我們的蟹塘就曾經因為資金短缺,差點來不及購買蟹苗。”
在擴大養殖規模、升級設備的關鍵節點,融資難成了橫亙在蟹農面前的一道坎。了解到陽澄湖水產養殖戶經營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平安融易蘇州分公司深入陽澄湖周邊的養殖場進行了實地走訪。咨詢顧問陳斌斌不僅詳細記錄下蟹塘的養殖規模和水質條件,還深入了解蟹農的資金需求周期與經營痛點。經過梳理,陳斌斌為宋先生推薦了無抵押貸款方案,經過測額,第一時間匹配合適的貸款額度。通過線上簽約,宋先生人在蟹塘就完成了貸款申請,40萬元資金當天到賬。這筆“及時雨”,不僅讓他及時購入優質蟹苗,更幫助搭建起智能化水質監測系統。“有了平安融易的支持,我們不僅解決了眼前的困難,更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宋先生看著蟹塘邊新安裝的監測設備,語氣里滿是踏實,“現在更先進的水質監測設備到位了,螃蟹的存活率至少能提高15%。”
“許多水產養殖戶在養殖規模升級過程中存在諸多融資難問題。”平安融易相關分公司負責人表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創新了金融服務模式,簡化審核流程、降低融資門檻。同時,AI視頻貸款可以足不出戶完成申請、智能風控模型將經營數據等轉為信用資產,系統可生成定制化融資方案,這些都可以切實幫助到農戶的實際需求。”目前,陽澄湖大閘蟹產業已形成從養殖、物流到餐飲、旅游的完整鏈條,每年蟹季帶動數以萬計從業者增收。平安融易的“三農護航計劃”正像紐帶,將單個蟹農的“小生計”與產業鏈的“大生態”緊密相連,讓資金活水精準滴灌產業升級關鍵環節。
近日,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會同省委金融辦、江蘇金融監管局、江蘇證監局等部門出臺《扎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圍繞科技金融創新發展行動、綠色金融提質增效行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面行動、養老金融護航發展行動以及數字金融賦能提升行動五大專項行動,提出20條具體措施,因地制宜做好江蘇金融“五篇大文章”。平安融易積極響應號召,不斷提升普惠金融優質服務體系,服務地方特色小微產業融資,助力地方實體經濟發展。
從宋先生的蟹塘放眼望去,平安融易“三農護航計劃”以定制化融資方案為三農開辟融資綠色通道,已深入更多農業場景中,真正為農戶排憂解難。今年以來,其在江蘇已為近千個農業小微群體累計發放貸款超1.6億元,覆蓋種植、林業、畜牧、水產等多領域。
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金融力量,平安融易始終聚焦農業經營主體的真實需求,以金融科技位農戶提供精準、高效的服務。從深入塘埂的實地走訪,到量身定制融資方案;從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到覆蓋更多更廣泛人群;平安融易金融服務不僅助力農戶解決短期資金周轉難題,更扶持農業產業長期提質增效,也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