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上9點左右,徐明加入了一場1.8萬人的全員會議。他是西貝上海一家門店的員工,在他的印象中,上一次召開全員大會是在疫情期間,那時西貝陷入經營危機;而眼下的事件,被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稱是品牌創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外部危機”。
這場會議叫“大戰羅永浩”作戰大會,賈國龍在會上給員工打氣,讓他們對西貝有信心,會議持續到晚上11點多。
大多數員工對外界的詢問都相對謹慎,但還是有西貝員工在社交平臺上透露了心聲。作為打工人,這位員工擔憂的不是西貝品牌,而是自身。她所在的門店整體業績下滑了10%左右,“本身現在這個行業就在下滑,我們一線還是頂著很大壓力的。我需要養小孩,如果受到影響的話,那么整個家庭都要受到影響,而西貝還有1萬8千名員工。”
為了穩住人心,賈國龍還給每個一線員工發了500元的補貼,“老板就是想激勵一下后廚還有前廳的小伙伴,不要受影響。”
“但這件事不可能不受影響的。”宋紅斌對界面新聞說。
兩年前,宋紅斌在四川一家西貝擔任店經理,后來因個人原因離職。對于眼下巨大的輿論風暴,他覺得有些過激,“其實西貝的凍菜消耗很快,很少會有真的讓1歲寶寶吃到2歲的西藍花的情況。”
他指的是西貝陷入的預制菜紛爭。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 圖片來源:西貝
6天前,9月10日下午5點左右,西貝創始人賈國龍的手機響了。
此時他正家人在新疆旅行,而電話那頭西貝的同事告訴他:羅永浩發了一條微博。
十幾分鐘前,下午4點55分,羅永浩在一條微博中表達了對西貝用餐體驗的不滿,他認為西貝“幾乎全都是預制菜,還那么貴,實在是太惡心了”。此外,羅永浩還呼吁國家盡早推動立法,強制飯館注明是否使用了預制菜。
在大眾眼中,羅永浩其中一個知名的身份標簽是“網紅企業家”,他的個人微博賬號“羅永浩的十字路口”的粉絲數量有135萬。
賈國龍的第一反應是緊張。他立刻聯系同事進行復盤。隨后,賈國龍放棄了家庭旅行,立即趕回北京。
此時西貝方面暫未作出公開聲明,只有客服人員表示不存在預制。
羅永浩覺得這個回復有些可笑。
11日,13點18分,羅永浩在微博上轉發了西貝客服的回復,笑稱“塑料袋現剪,微波爐現打……”他尋求專業建議,想找能檢測出食物是不是預制菜的設備,“多昂貴都沒關系,把用了預制菜后不肯說實話的餐館橫掃一遍。”——矛頭對準的是西貝。
就在這個下午,一批記者趕到羅永浩用餐的北京祥云小鎮門店。
在那里,賈國龍手里舉著羅永浩當日消費的小票,對著鏡頭激動地喊,“我們一定一定會起訴羅永浩!”“他對我們的傷害是很大的。”“西貝門店里沒有一道是預制菜!”
他的語氣很堅決,第二天復盤的時候他再次強調了并不是一時沖動,“肯定要起訴。”賈國龍當日還宣布,立即開放西貝后廚給消費者和媒體參觀,只要登記信息就可進行參觀與拍攝,西貝全國370家門店還上線“羅永浩套餐”,讓大家來體驗。
圖片來源:小紅書賬號@LOGIC-555
就在賈國龍說完這些話不久,當日晚上7點15分,羅永浩應戰。
面對對方的“起訴”,羅永浩表示,“來吧,如果不是預制菜,那就太牛逼了。”
在陷入這場焦灼事件之前,賈國龍淡出公眾有一段時間了。
2024年,餐飲行業還沒從疫情的沖擊中緩過來,西貝也面臨巨大的增長壓力,大幅度生意下滑。于是在去年的9月20日,賈國龍重新出任CEO,開啟改革。12月末開始,西貝的Logo由“西貝莜面村”改為“西貝XIBEI”,品牌定位也由西北菜轉變為“家庭歡樂餐廳”。
但就在他重新管理西貝滿一年,這個品牌遇到了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外部危機”。
9月11日晚,羅永浩一共發了11條微博討論西貝“預制菜”的問題。
而此時的賈國龍還是自信的,縱使手機里冒出幾百條信息,他也不厭其煩地一條一條回復。有人勸他算了,公司內部團隊也有不同的意見。賈國龍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復盤說,“其實大多數人都建議我忍,不要這樣強硬地對抗,但我仍然堅持這個選擇沒有錯。”
他或許還沒有意識到,更大的“災難”正在到來。
9月12日上午10點30分,西貝一開門,全國的媒體和好奇的消費者涌入西貝門店后廚,開啟拍攝和直播。
隨后,無數條視頻沖上社交平臺,西貝后廚所用的食材與原料瞬間引爆大眾輿論——比如保質期9個月的袋裝燜飯、保質期12個月的雞湯料包,與保質期24個月的冷凍蔬菜。
冷凍的西蘭花成為了令公眾憤怒的引線。
它是西貝主打的兒童套餐里的必備菜,而這家餐廳近幾年正憑借兒童餐的定位,吸引了一批家庭消費客群。“給一歲的寶寶吃兩歲的西蘭花。”人們在網上留下這樣的評論。
西貝所使用的冷凍西蘭花
雖然西貝員工在直播鏡頭前不斷解釋,但這些似乎都在讓整件事越描越黑。
員工們說,西貝沒有預制菜,有的是預制工藝,肉經過中央廚房預加工切好運到店里,蔬菜是冷凍鎖鮮技藝,料包并非直接加熱后食用,而是要再加入一些蔬菜與肉制作完成后才為成品。然而,這些說法與大眾心智中對預制菜的認知不同,人們沒有買單。
但賈國龍似乎將這些聲音“屏蔽”了。
在人們涌入西貝后廚的同時,賈國龍指導他的團隊把“羅永浩套餐”的每一道菜品拍照,將這些菜品的制作工藝全部記錄下來然后發到網上。
在12日下午3點,西貝各個社交平臺賬號發出了《西貝全體伙伴致顧客的一封信》。
這封信里面詳細展示了這些餐品所使用的原料,眼尖的公眾很快便再次挑出了種種破綻——比如牛肉土豆條中的牛肉條“回熱”步驟中,出現了包裝袋直接進入蒸汽設備的圖示。
與此同時,在出差途中的羅永浩快速組織了一支直播隊伍,并將這天全網和西貝自行公開的“預制工藝”素材收集起來。
12日晚8點30分,他的直播間不賣貨,逐一剖析西貝公開的操作指南和原材料。羅永浩給觀眾播放了網絡上的西貝后廚探訪視頻,涉及食材包括生產在一年之前的凍羊腿、兒童玉米羹料包等。羅永浩還精準地提煉了這場風波中的輿論核心——預制菜的不透明和貴。
網友調侃稱,羅永浩對西貝的傷害是10%,賈國龍(開放后廚和公布原料)對西貝的傷害是100%。羅永浩也說,“我就罵了你一次,剩下都是你自殺。”
羅永浩直播間截圖
此時的賈國龍仍陷于自證的閉環之中。
“生意不做了,也要爭個是非。”賈國龍在12日下午再次接受了媒體采訪,他還表示這幾日一直處于亢奮的狀態,這兩天沒怎么睡覺。伴隨著羅永浩12日晚間的直播,賈國龍連夜召集并親自出席了“西貝1.8萬名伙伴跟羅永浩之戰”全員大會,意在統一內部應對策略并鼓舞員工士氣。
9月13日上午9點24分,羅永浩看到賈國龍的專訪并轉發,配上一串意味深長的省略號。對于全員大會,羅永浩直接表示,西貝這些人沒救了。
賈國龍的堅持一部分出于對中國餐飲標準化的認可,他也從來不掩飾自己對預制工藝的贊賞。
2016年,賈國龍在正大集團的工廠里吃到了一批新蒸出來的味道鮮美的包子,他自信地認為這批包子是現包現蒸,但對方卻告訴他,包子已經存放了一個月之久。還有一次,賈國龍看到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被放到液氮柜里幾分鐘就被完全凍住了。可是把凍魚放回水中10多分鐘后,魚又“復活”了。
自那以后,賈國龍就在琢磨這些先進技術,他像組合方程式般把做菜拆解成多個步驟,包括原料選擇、溫度、調料比例、炒制時間,等等。他認為,可以通過對這些方面的絕對把控,讓食物擁有標準的、好吃的味道。
在他看來,這些是現代餐飲技術的進步,能規避因廚師水平的參差所帶來的出品不一,也是餐廳走向規模化的關鍵。
“餐飲就是個食品手工業,西貝的標準化行業里邊做得還算好的,我們走到門店也有生不完的氣,你明明定的標準是3-2-1,他非要給你做成3-1-2、1-2-3。他說你看這都一樣,但是順序一倒,這可能微妙的差別就出來了。”賈國龍曾在去年底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這么說。
他在與界面新聞的采訪中把餐飲標準化類比造車,稱其復雜度賽過小米SU7,但難度沒有SU7高,因為造車是一張圖紙后就可以生產出10萬輛乃至100萬輛,但餐飲非標產品多,沒有“圖紙”可言,且科技含量低,人的能動性變量多。
可以說,賈國龍的餐飲生涯至少有一半是對標準化的試驗。
他的快餐品牌與預制菜零售品牌先后被推出,后者名為“賈國龍功夫菜”,再后來又改名成“西貝功夫菜”,在零售業務之余還開出了一些線下門店,在店里為消費者加熱由中央廚房統一生產的盒裝預制菜。
疫情期間看著西貝不斷收縮的賬上流水,賈國龍希望這些模式更快的品牌能為西貝帶來增量,他當時的愿望是,2030年以賈國龍功夫菜為主業務的西貝餐飲集團能把營收破1000億。
但賈國龍的愿景很快就落了空——直到2023年,西貝營收只有62億元,在餐飲標準化水平面前,賈國龍見識到了自己與鄉村基等更加專注快餐的品牌的差距,他的快餐品牌與賈國龍功夫菜也隨之逐漸關停,賈國龍功夫菜的官方公眾號更新停止在了去年3月。
圖表制作:界面新聞 何苗
賈國龍功夫菜 圖片來源:CFP
賈國龍仍在堅持標準化的餐飲運營方式。
西貝目前在全國擁有華北央廚、華東央廚、華南央廚、泰安央廚、呼和浩特兩大工廠、武川有機莜面基地、正藍旗奶食基地的全產業鏈,這里依然在為全國300多家西貝餐廳源源不斷供給食材。
若按照賈國龍的說法,現在西貝店里的一部分食材可能就來自這些地方。
“不否認也有合作商家,不過之間的關系我不是很清楚。”宋紅斌對界面新聞表示,離職后自己曾試圖與這些商家合作進貨,但被告知是專供西貝。
另有一部分食材來自此前沒有處理完的快餐與預制菜庫存。“今年4月最后一批貨賣完以后就再也沒賣了。從今年5月開始,在西貝這個品牌系統中,是完全不存在預制菜的。”賈國龍解釋店里看到的袋裝燜飯這么說。
事實上,嚴格的標準化工藝的本質就是“預制”。
就目前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規定來說,這種由餐廳自營的中央廚房生產的成品與半成品,均不算是“預制菜”。而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類似瞬時冷凍鎖鮮一樣的技術也能保留食材的營養成分,保質期可以長達一兩年。
這也是賈國龍堅稱“西貝沒有預制菜”的原因。
可賈國龍忽略了社會情緒,并天然地認為大眾之間與他對“預制菜”認知的理應沒有差異。
倒是西貝門店里的員工,這幾日不厭其煩地對前來參觀后廚的消費者和媒體解釋餐飲標準化可能會出現的“預制環節”。
但即便這樣,西貝的業績不可避免地跌落谷底。
賈國龍稱事發前兩日西貝所有門店日營業額分別掉了100萬元,開放后廚輿論關注最為集中的12日,他估計會掉200萬元到300萬元。
9月14日晚7點50左右,北京龍湖星悅薈的西貝門店 圖片拍攝:界面新聞 馬越
直到此時,整件事情的走向已經超出了“西貝是否賣預制菜”,在羅永浩和賈國龍你來我往的開炮對轟中,西貝陷入了一場從創始人到品牌的輿論危機,并逐漸失控。
“這簡直是‘自殺式決策’,”北京尚誠同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若歆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西貝全面開放300多家門店的廚房,把自己的廚師、服務員、店長推出去一起打仗是非常愚蠢的。”
在她看來,開放參觀從直面公眾知情權的邏輯上來說沒有問題,但信息的公開應掌握在可控的范圍內。西貝這種‘所有人回答所有人’的粗放做法,則為輿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槽點,自己推就了流量的狂歡,讓整個事態更加失控。“雖說‘真誠是必殺技’,但在這次事件中西貝用無邊界的真誠一刀刀捅向了自己。”
在羅永浩擔任嘉賓的《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第二季中,獲得大王的何廣智講了這樣一個段子,“我在公司淋的雨,有一半是老板的人工降雨”。然而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這個段子在西貝1.8萬名員工身上“應驗”。
9月13日,羅永浩在微博上一共發出了27條關于西貝的微博。而在晚上11點52分,他突然宣布“西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
但沒到一天,戰火重新點燃。
9月14日9點左右,賈國龍在餐飲行業群中發了一條消息,“我應對方式有錯,改。做飯的圍繞吃飯的轉,你說咋好就咋辦。顧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顧客如初戀。”
這還沒完,賈國龍在后面加了一句,“羅永浩是網絡黑嘴,是網絡黑社會,太壞了,但他打醒了我,算變相幫西貝進步。”
原本偃旗息鼓的羅永浩得知對方稱自己為“網絡黑社會”后不依不饒,在14日晚上10點39分,他放話,“這事兒沒法揭過去了。”
但熟悉賈國龍行事風格的人,對此番他與羅永浩對抗到底的態度并不感到意外。
“西貝是他的命,做事風格強硬,說話很直,不會聽勸”——數位接近賈國龍的人士對界面新聞做出相似的評價。西貝的大多數關鍵決策,來自這個年近60歲老板的“一言堂”。
賈國龍天性好強,曾經在讀大學時決定創業,打定主意后便執意退學。在創業做西貝時,又因為不滿投資人對他的決策指手畫腳,后逐步將股權收回。天眼查APP顯示,北京西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屬于賈國龍和張麗平夫婦,其中賈國龍持股85%。
“我對西貝最直觀的印象,其實是這個公司不是一個現代化的企業。”一位曾服務過西貝的品牌營銷從業者告訴界面新聞,他曾長期與賈國龍本人合作。
“這個公司什么部門都有,包括公關部、法務部、運營部,但是在賈總眼里只是服務員。”上述人士對界面新聞回憶道。
曾經他們開會到一半時,不管對方多么專業,或者進行到什么環節,只要賈國龍想到了問題,就馬上打斷,用非常強勢的態度教育現場所有人。“不管對也好錯也好,只要覺得這件事在他的邏輯里是自洽的,那么他就要執行。”
中國餐飲從野蠻生長到標準連鎖化邁進的快速過程中,更現代化管理方式沒有跟上節奏——這種行業短板在眼下的西貝事件中暴露無遺。
雖然西貝已經躋身于中國連鎖餐飲的頭部梯隊,但面對輿論危機和公司治理時,賈國龍的個人色彩一定程度上給事件的發展帶偏了方向。
圖表制作:界面新聞 何苗
9月15日凌晨,0點20分,羅永浩在微博上喊話賈國龍,希望能當面公平公正冷靜理性地對一次話吧。但賈國龍一直沒有回應,約11個小時之后,羅永浩再次發出邀請,讓認識賈國龍的人@他一下。
賈國龍一直沒有出現,反倒是與他合作的華與華先道歉了。
9月15日上午11點52分,羅永浩稱,華與華的老板已經跟他道了歉,“這件事可以過去了,畢竟它只是一個跑題的插曲。”
西貝事件爆發之后,華與華營銷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杉跳出來力挺西貝,連發多條微博,其中提到“這不是危機公關,因為根本就沒有危機,是賈國龍怒了要硬杠網絡黑嘴。”另外還稱贊賈國龍“勇往直前,不茍且偷生”。
羅永浩同樣兇猛還擊。他在直播間公開炮轟華與華,稱其“慫恿對抗”“純扯淡”,更直言“雇傭華與華的公司腦子有問題”。
營銷咨詢公司華與華曾服務過海底撈、蜜雪冰城、華萊士、東鵬特飲等品牌的公司,以“定位理論”著稱。根據媒體報道,華與華和西貝的合作始于始于2013年,此后10年合計獲得咨詢費6000多萬元。
與外界揣測華與華主動拉攏賈國龍這樣的本土老板不同,實際上是賈國龍主動找到華與華要求合作。華杉此前在一個公開采訪中提及二者合作的緣起,也足以體現出賈國龍強勢且說一不二的性格。
華杉回憶起賈國龍一見面時的場景,賈國龍對他說:“我是定位理論的忠實信徒。如果你也是,我們就合作;如果你不是,我們就不合作。”華杉只回了三個字:“我不是。”隨后賈國龍說:“你嘴上說不是,其實你是。”
對此,華杉感嘆道,“賈總的邏輯太感人了,看在給我錢的份上我就不跟你爭論了。”
但在無數個回合的喊話,公告和道歉中,賈國龍在事發第5天,仍然沒有意識到,此事危機或許不在于是否給羅永浩服軟,而在于是否能回應被羅永浩點燃的公眾情緒,解決預制食材透明化和價格貴的質疑。
直到9月15日下午1點30分,西貝才再次發出致歉信,改變部分“預制”流程。
它稱,將在10月1日前在全國門店完成包括使用非轉基因大豆油,將兒童餐用的燜飯牛肉醬、牛肉餅、鱈魚條改為門店現制,烤羊肉串也要在門店現切、現串、現烤等等。
在第一次發出致歉信幾分鐘之后,西貝官方刪除了內容,然后再重新上傳了一份。兩個版本的差異在于,把賈國龍那句“顧客虐我千百遍”中的“虐”字,加上了雙引號。
但從始至終,賈國龍沒有回應西貝“貴”的問題。
按照羅永浩的說法,“5個人點15個菜”,但“根本吃不飽”。他們當天一行人的消費金額為830元,人均消費為166元,在一線城市的商場連鎖餐飲中屬于中高端人均價格。
“聽說這就是那個賣預制菜還很貴的餐廳。”界面新聞在此事發酵后探訪西貝北京龍湖星悅薈門店時,一位過路人發出感嘆。該門店內部只有寥寥幾位客人。
和“預制”一樣,賈國龍曾采訪時也自信地強調,西貝目前走“優質平價”,定價合理,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利潤率不超過5%。上半年原料采購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比最高,分別占三成左右。
在賈國龍心中,他對外界指責西貝“貴”的問題并不認同。“人們說西貝價高,其實我不認可,是這幾年餐飲業最大的冤案。”在2024年底的采訪中,賈國龍對界面新聞激動表態。
但真正侵蝕利潤的或許不在于食材和人工,而是賈國龍的“折騰”。
“西貝在這么多年當中,在我看來浪費了很多錢,也做了很多無意義的嘗試。”上述曾與西貝合作過的品牌營銷人員對界面新聞表示,包括反復試錯的副牌項目,也有很多店面裝潢不好馬上拆了重建。
自2015年起,賈國龍曾經花費巨資投入了很多快餐與零售副牌,但并未成功。于是賈國龍終于在2024年決定“丟掉一切快餐幻想”,將精力回歸到主品牌西貝上。他認為自己能夠“快速試錯、快速認錯、快速改錯”。
但在這一次與羅永浩的交戰中,他“快速認錯”的說辭沒有體現。
圖表制作:界面新聞 何苗
9月15日晚6點38分,羅永浩發出長文“收兵”,稱決定放棄追究西貝。
他說,自己五十歲后看到無數的中年人,尤其是取得了一些事業成就的,可以為了所謂的“面子”做出多愚蠢、多糟糕、多不顧后果的事——就像這一次的賈國龍。
但截止目前,賈國龍都沒有再次發聲。
這是他餐飲創業的第37年,而這120個小時,或許正在改變他這數十年積累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