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人民幣匯率震蕩前行,總體在7.1385至7.2123區間內震蕩升值。全球主要經濟體及國家暫停降息,日債收益率再度上漲潛在風險猶存,美國最新經濟數據顯示通脹率上行,就業數據波動較大,中國經濟、社會走勢相對平穩等是影響7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展望未來,中國綜合國際地位提升,提高了中國資產的吸引力,美債收益率居高不下,增加了市場對日債危機外溢影響美元走勢的擔心,但近期美國通脹率上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繼續鷹派言論,或導致短期內全球降息潮走勢生變,預計2025年8月人民幣匯率在7.10~7.25區間雙向波動震蕩前行。
一、市場回顧
2025年7月,人民幣匯率震蕩前行,總體7.1385至7.2123區間內震蕩升值。其中,人民幣在岸匯率在7.1610至7.1930間波動;人民幣中間價在7.1385至7.1546間波動;人民幣離岸匯率則是在7.1520至7.2123間波動。國際方面,第一,7月全球主要國家暫停降息,降息潮按下暫停鍵。7月31日,美聯儲公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4.25%—4.50%區間不變,2025年以來已連續五次議息會議保持基準利率不變;7月24日,歐央行決定維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是自2024年6月連續八次降息后的首次暫停降息;7月31日,日本央行宣布繼續將政策利率維持在0.5%左右不變。第二,日本政局震蕩,日債收益率再次上行,同期美元指數下行。7月20日,在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中,由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未能獲得半數席位,日本政治格局或將生變,受其影響日債收益率再次上漲。截至7月22日40年期日債收益率升至3.46,盡管未創新高,但日債超長期國債收益率居高不下,7月23日10年期日債收益率為1.60,創新高。2025年以來日本長期國債、超長期國債收益率位于歷史高值區間,存在較大的風險。第三,截至7月31日,美國已與歐盟、日本、韓國以及部分東盟國家初步達成關稅協議,美國關稅協議取得重大進展,利多美元指數走勢。第四,7月美國經濟數據波動較大,受其影響美元指數上下波動。美國6月份,CPI、核心CPI、PCE、核心PCE分別同比增長2.7%、2.9%、2.58%、2.79%,均高于5月、4月值,4月以來美國通脹率呈小幅上漲;二季度GDP環比折年數為3.0%,而一季度為-0.3%,反映出二季度美國經濟相對強勁;但7月美國失業率為4.2%,高于6月的4.1%,ADP就業人數增加10.4萬人,而前值為下降3.3萬人,季調后非農就業人口增7.3萬人,低于預期增11萬人。
國內方面,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3%,高于2024年同期0.3個百分點,中國經濟走勢平穩,穩中有進。7月29日,IMF在最新報告《世界經濟展望》中,上調了2025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值提高至4.8%,較4月預期上調了0.8個百分點。在全球高關稅疊加地緣沖突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科技成果頻出,經濟社會相對平穩,利多人民幣。
總體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及國家暫停降息,日債收益率再度上漲潛在風險猶存,美國最新經濟數據顯示通脹率上行,就業數據波動較大,中國經濟、社會走勢相對平穩等是影響7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總體在7.1385至7.2123區間內震蕩升值。
二、人民幣匯率后市展望
預計2025年8月人民幣匯率保持震蕩前行,震蕩區間為7.10~7.25。
從拉升因素看:第一,中國經濟、軍事、科技大爆發,國家綜合國際地位提升,提高了中國資產的吸引力,為人民幣匯率自主穩定的走勢提供了支撐。7月28、29日,中美兩國在斯德哥爾摩舉行中美經貿會談,雙方達成共識,雙方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盡管雙方談判并未取得較大進展,但雙方克制態度間接反映出當前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第二,近期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走勢相對較高,盡管較5月下旬超長期國債收益率有所下降,但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相對走高,當前長期、超長期國債收益率均位于歷史高位,若日債收益率不斷上漲,將引發市場對日元回流,間接拉低美元指數的擔憂。
從壓低因素看:全球降息潮或有變,利空人民幣。美國PCE、核心PCE、CPI同比增速自4月以來,已連續兩月上漲,同時二季度GDP環比由負轉正,反映出美國經濟相對強勁,疊加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繼續鷹派言論,降低了9月美聯儲降息的概率。歐洲方面,隨著歐洲連續降息,美歐利差不斷走擴,疊加近期歐洲經濟存在弱修復的跡象。若9月美聯儲繼續暫緩降息,則歐洲存在跟隨美聯儲暫停降息的可能,利空人民幣。
綜合而言,中國綜合國際地位提升,提高了中國資產的吸引力,美債收益率居高不下,增加了市場對日債危機外溢影響美元走勢的擔心,但近期美國通脹率上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繼續鷹派言論,或導致短期內全球降息潮走勢生變,預計2025年8月人民幣匯率在7.10~7.25區間雙向波動震蕩前行。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簡介: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掛靠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依托北京大學,重點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經濟波動和經濟增長、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經濟學理論、中國經濟改革實踐、轉軌經濟理論和實踐前沿課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教學研究等。同時,本中心密切跟蹤宏觀經濟與政策的重大變化,將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納入一個綜合性的理論研究框架,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去解讀,把握宏觀趨勢、剖析數據變化、理解政策初衷、預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對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動了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中心主任蘇劍教授從2006年開始就呼吁中國應該立即徹底放棄計劃生育政策,并轉而鼓勵生育。(2)關于宏觀調控體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場化改革、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維宏觀調控體系。(3)關于宏觀調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國的宏觀調控應該嚴防用力過猛,這一建議得到了國務院主要領導的批示,也與三個月后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宏觀調控有度”的觀點完全一致。(4)關于中國經濟目標增速的成果。2013年,劉偉、蘇劍經過縝密分析和測算,認為中國每年只要有6.5%的經濟增速就可以確保就業。此后不久,這一增速就成為中國政府經濟增長速度的基準目標。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實踐也證明了他們的這一測算結果的精確性。(5)供給側研究。劉偉和蘇劍教授是國內最早研究供給側的學者,他們在2007年就開始在《經濟研究》等雜志上發表關于供給管理的學術論文。(6)新常態研究。劉偉和蘇劍合作的論文“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調控”(《經濟科學》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蘇劍和林衛斌還研究了發達國家的新常態。(7)劉偉和蘇劍主編的《尋求突破的中國經濟》被譯成英文、韓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種文字出版。(8)北京地鐵補貼機制研究。2008年,本課題組受北京市財政局委托設計了北京市地鐵運營的補貼機制。該機制從2009年1月1日開始被使用,直到現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雜志。《原富》是一個月度電子刊物,由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辦,目的是以最及時、最專業、最全面的方式呈現本月國內外主要宏觀經濟大事并對重點事件進行專業解讀。(2)《中國經濟增長報告》(年度報告)。該報告主要分析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中長期問題,從2003年開始已經連續出版14期,是相關年度報告中連續出版年限最長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報告資助計劃。(3)系列宏觀經濟運行分析和預測報告。本中心定期發布關于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系列分析和預測報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預測報告在預測精度上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免責聲明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屬學術機構,本報告僅供學術交流使用,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觀點僅供參考,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