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在北京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宇樹科技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王興興發表了題為“機器人產業規模化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演講。
王興興認為,今年上半年機器人行業最大的特點是增長太快了,有點過熱。“今年上半年,受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拉動,全球機器人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包括零部件廠商、整機廠商在內,行業平均增長幅度在50%—100%,增長非常嚇人,非常少見。”他說。
在王興興看來,目前機器人硬件雖然不是非常完美成熟,但當下已經夠用了,機器人企業未來主要應該考慮持續完善硬件細節、降低成本、增加壽命和可靠性。
他坦言,機器人最關鍵的挑戰,不是在硬件方面,而是在機器人AI智能大模型。“目前全球范圍內對數據問題的關注度有點太高了,這是一個誤區。AI智能大模型才是需要真正重視和突破的技術,它可以讓機器人更加貼近人類,從感知—決策—行動的智能行動,讓機器人的價值最大化體現出來。”
從全球視角來看,當前機器人AI智能大模型尚未達到臨界點,目前的發展進度,可能僅僅類似于ChatGPT發布前1—3年左右的水平,有些嚴重不足。
“如果有一天,我們帶一臺機器人到一個它此前從未去過的環境,隨便給它一個指令,譬如‘把這瓶水遞給某位觀眾’或‘幫忙整理一下這個房間’,它就能順暢、自主地完成任務,那時就接近機器人的‘GPT時刻’了”王興興說。
王興興同時表示:“目前業界已經發現了類似的方向和技術路線,但是還沒人把它做出來。如果快的話,可能未來1—2年或2—3年會有明顯的技術進步,慢的話,估計3—5年也有很大概率能實現。”
他總結道,智能機器人技術的重心是在端到端的具身智能AI模型,以及更低成本、更高壽命的硬件及超大批量的制造,分布式的低成本和大規模算力,這是產業未來需要綜合考慮的事情。
王興興強調,宇樹科技的目標還是希望機器人能真正“干活”,解放和提高生產力。目前宇樹選擇讓機器人表演格斗、跳舞等形式,一方面是此類表演在大眾中更受歡迎,另一方面,王興興坦言,除了一些自動化設備或工廠的固定工序,“當下真正讓智能機器人干活還不太現實”,在某種意義上還不能算作“具身智能”。
對于定價策略和商業規劃,王興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同產品系列肯定是有便宜也有貴的,但最根本的,我們還是希望以更低的價格讓更多人愿意采購,讓更多人用起來。”王興興透露,宇樹的采購客戶有的也在建立租賃市場等生態,要建立生態,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出貨量。
本次大會,宇樹科技首次亮相了兩款全新產品,包括人形機器人R1和四足機器人A2。
另外,王興興對機器人替代人工的問題也頗為關注,他認為,當未來機器人真的能干大量勞作的時候,完全可以要求企業出廠機器人時評估它的勞動價值,并按一定額度比例交稅。
他說,一臺機器人干什么活,它產生的價值里邊可以研究有多少稅直接上交給國家。比如,這里有塊荒地,機器人可以來到這個地方開荒種地,然后機器人的一部分產出就可以直接上交給國家。
談及公司開啟IPO輔導,即將開始上市融資時,王興興表示,在某種意義上,我一直把公司上市當作一個學生的學習成長過程,我把上市比作“高考”,是企業邁向更為成熟的管理運營的階段性節點,是對我們成立至今9年多時間的交代,也是對股東的交代。